算是望族, 不过这一代族中人倒没出什么太大才华之人, 唯有长房有一子名为王荣。

早些年王荣各处游学,本也没什么名堂。谁知道恰好遇到崔定被贬,当时有几个年轻的学子血热上头,自发护送崔定入凉州。

其后崔定为了报恩,将这七个学子都收为了弟子,也因此这七人被称为崔氏七贤。

前几年,崔定这几个学生陆续学成,大多都入仕李氏麾下。甚至连无意官场,本想隐居山林的七弟子之一的山计也入职了四方书院,最后去当了个教书老师。

这其中唯有王荣,当初学成后,本来说的是归家看望父母,此后一去不归,直接入仕了当时的魏收,为此崔定还写信隐晦说了他几句。

世事无常,谁知道魏收竟然会绝嗣,最后把偌大家业托付给了赵义。

自赵义登基后,王荣就发现赵义为人十分喜怒无常,算不得一个仁厚君主。为了避免王氏惹祸上身,他寻了点理由就顺势辞官,之后一直闲赋在家。

“唉,子冲,你还喝茶,你说怎么办啊。”王偲急道。

“爹,你小声一些。”

王荣左右环顾了一下,如今他们在王氏的书房谋事。不过赵义现在对城中大臣、豪族监察十分严格,为防止此刻被破家灭族,他们在书房四周窗户上都覆盖了厚重棉布,因而屋中点了油灯也不透光。

王偲眉目深皱,“前些时日,让你给崔老写信,崔老到底如何说的?”

“时间紧迫了一些,老师的回信还没收到。不过爹你不用担心,这些年来我一直对老师尊敬有加,并未与老师断了联系。

即使当初我投效魏收,老师也不曾真正怪我,只是可惜我识人不明罢了。如今我王氏有意拨乱反正,不管如何,老师不会放着我不管的。”

他王家这会儿投靠李氏虽然迟了点,如今也算不得从龙之功了。可看在老师的面子上,他还想入李氏为官问题不大。

有老师跟明皇这份深厚的情谊在,再如何他在明朝都有个跟脚。

因此现在不用担心王氏以后要如何自处,关键还是现在赵义的最后一搏中尽可能保全家族,省得他最后发疯乱杀一通。

王偲听了连连点头,心说那就好那就好。

百年世家,最会的就是看眼色了。

忠诚这种东西么...关键时候不能让它耽误了王家的延续啊。

王偲跟王荣两父子商量了大半夜,又小心召集了健硕家仆,给了他们一些武器,让他们在房中藏好。只等合适的机会,说不准还能为他们王氏入仕大明朝立个首功。

在王氏虎视眈眈之时,赵义正面色阴沉地翻看着手中一封封的奏折,这全是绣衣使在今日送来的城中各色异动。

那李昀建立大明国,锦衣卫跟燕台一明一暗在天下之间传唱得赫赫有名。

锦衣卫替皇帝抓捕、审问犯人,而燕台则满天下布子,据说贩夫走卒之间,深宅大院之中说不准就有燕台的探子,因而大明皇足不出户就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