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出泰山,曹操是最难过的。

济北、鲁郡的地理位置很是微妙,这里是连通兖、徐的出口,由此而动,除了任城、东平境内的几座大水泊之外,几乎无险可言。而包括济北、鲁郡在内的兖州东部郡县,原本都是刘岱的辖地。

刘岱死后,曹操尚未来得及全面将接收,河北大战就分出了胜负,其后他自保还来不及,当然没心思与王羽争夺这些地盘了。

一听到徐晃西进的消息,他便果断下令,将东平、山阳、任城三个郡国的人口大量西迁硬是,在两大势力之间,开辟出了一个可用于缓冲的不毛之地。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领兵出泰山的主将是以用兵神速闻名的徐晃,如果不放弃无险可守的东部几个郡国,曹操就只能在出兵逆袭,和凭借漫长且破绽处处的防线防御之间做选择了。

而鲁郡南面与豫州的沛国接壤,东南就是彭城和东海,同样没什么天险阻挡,以徐晃进兵的迅猛姿态,只要他在鲁郡,徐州的东海、彭城、下邳,豫州的沛国、梁国,乃至谯郡就都在他的兵锋威胁之下。

这个范围内的诸侯,在用兵之前,就不得不将徐晃的存在纳入考虑的范围了。

徐晃出兵的消息传开后,鲁肃不失时机的将淮南、徐州两方面召集到一起,展开了新一轮的三方谈判。一直保持强硬态度的袁术也不得不低下头,开始让步,谈判也真正进入了实质性磋商的阶段。

所以说,成功的外交背后,必然要有军事力量的支持。之前只有张颌的五千人马,即便以鲁肃之能,同样阻止不了袁术的狮子大开口。

比起烽烟不绝的中原,会盟的作用比较明显的还是河北。

公孙瓒虽然摆出了咄咄逼人的架势,却也没急着行动。他筑易京城,固然是为了同时威胁蓟县和中山国,但未尝不是受了王羽的影响,打算在辖地内搞个繁华都市出来。

刘虞对公孙瓒本来就很忌惮,在高唐又被震骇得不轻,一时间只是隐忍,双方的边界一直保持得很完好,倒是没有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危险。

而张燕骤得三郡之地,又赶在了春天,光是搬迁和屯田就搞得他焦头烂额了,不得不为此又亲自跑了高唐一趟,从王羽手中借了几十名屯田经验丰富的内政官过去,这才勉强支应。

并州的高干一直悄无声息,借着刘虞的帮助,他将半数左右的部队带回了并州。其后又接纳了举家来投的袁谭。

在天下大乱的眼下,传统道义被视诸无物的时代。高干此举显得不怎么合时宜,也称不上不理智。万一因此招致王羽的攻击。只据有小半个并州的高干实在没什么抵御住的希望,可他既然这么决定了,也没人能提出什么意义来。

当然,袁氏毕竟潜势力巨大,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这么做也不能说一点好处都没有。

但实力使然,高干虽有情义,可报复青州什么的。一时间却也无从谈起,他也只有默默舔伤口的份儿了。

随着徐晃压制了济北和鲁郡;淮南、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