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个不停。

赵云在府中命人煮了些热酒,宴请手底下那帮人。

当是加深一下感情。

也当是慰问他们这两天不辞辛劳的建设邺都。

赵云为荀彧倒了一杯酒,笑问道:

“我听说文若你这几天除了处理邺都国事外,还给天子授课了?”

荀彧笑眯眯地点了点头,应道:

“天子很好学,彧便为他讲解了些经学。”

“授了些圣人之道。”

赵云凝神,饶有兴致地问道:

“那不知先生给陛下讲了什么?”

荀彧乃回道:

“农者国事,天子当亲耕籍田,劝民始耕如仪。”

赵云听了,无奈地笑笑。

正月亲耕,是汉朝皇帝每年的必行之礼。

只是这些年汉室颠沛流离。

别说田了,连立锥之地都没有。

这些仪礼自然无人提及。

荀彧倒是有雅兴,让天子这个皇帝亲自去耕籍田地。

为天下人做表率,这虽是件无可厚非的事。

只是现在这个国情,怕是有些不合时宜。

座下的徐庶见着赵云不以为然的表情,乃笑道:

“文若的意思是,让天子亲耕。”

“宣扬了出去,有利于邺都政局的稳定,对主公也是件好事。”

赵云轻一挑眉,原来荀彧是这个意思。

他忽然又想起荀彧的侄儿荀攸。

也是旷世奇才,曹老板的心腹谋士之一。

虽说荀谌将他荀氏一族都迁往了邺都。

但这个荀攸却一直没来。

这倒令赵云有些奇怪。

忙问荀彧缘故。

荀彧乃解释道:

“公达两年前曾与议郎郑泰等人谋议行刺董卓,事情败露后便逃亡了荆州停驻歇息。”

“估计他也是在那里观察着天下形势吧。”

“明公若是要启用公达,写一封文书将他征辟过来便是。”

赵云采纳了荀彧的建议,马上命人研磨亲自写了一封书信。

送往荆州,征辟荀攸。

荀彧见赵云如此好贤,便主动推荐道:

“明公既是求贤若渴,彧倒是愿举荐几位人才。”

“一人就是当朝黄门侍郎,姓钟名繇,字元常。”

“此人相貌不凡,聪慧过人。”

“愿明公即可启用,勿误贤才。”

赵云是知道钟繇这个人的,三国出了名的大书法家。

幸运的是,他就在朝为官。

方便自己启用。

若没有荀彧在,文武百官里面把他找到属实不易。

荀彧又举荐一人:

“有一人乃我颍川同乡,姓陈,名群,字长文。”

“此人出身名门,祖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