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对于印度当时的修行者来说,很平常的事情。当时有很多修行的人,尝试受各种各种的苦,去折磨自己的身体,据说,这样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得到解脱。

有的人,一天吃一顿、两天吃一顿、三天吃一顿,饿自己;

有的人,拜火、拜日、拜月;

有的人,在土里睡,躺在荆棘上,种种苦行,他们的目的是升天。

释迦牟尼佛也曾尝试过很多苦行的方式,穿树皮、睡牛粪、每天只吃一餐,后天七天只吃一餐。最后,身体严重的不支。

试过种种苦行后,他发现,靠苦行是不能找到脱离生死轮回之法的。

于是,释迦牟尼佛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了尼连禅河,把脏兮兮的身体,清洗干净。接受了牧牛女的供养,吃了一碗乳糜,乳糜就是把大米煮烂,然后加入牛奶。

太子的这个行动,遭到了他五个跟随者的强烈反对。这五个人是净饭王派来的。

当时,太子出家,老国王很伤心,想找人把太子追回来。大臣中有两个人自告奋勇,愿意帮国王把太子追回来。但他们也担心自己劝不回来,就找了些王族兄弟做帮手。又带了些人马,一路开追。

追总是能追上的,当时的国土都不是很大。但追不追得回来,他们可决定不了。如果他们给追回来,就没接下来这几千年的故事了。

话说,追上了以后,大臣们,就和太子谈。

谈理想、谈志向、谈孝道、谈责任、谈国家的未来、也谈以前出家的国王,说人家都是老了后,才出家修道的。

但,他们一定是谈不过太子的。太子的理想、志向、孝心、责任也许他们都不会理解,但谈完后太子不回去的决心,他们都不再怀疑了,知道,咋谈也回不去了。

后来,没办法,就选了五个人留下,跟着太子。

这五个人是憍陈如、阿舍婆誓、摩诃跋提、十力迦叶、摩男俱利(五个人的名字,各个经典翻译的不同,本次选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传》的翻译)。他们是太子父亲和母亲的亲戚。

这五个人一路跟着太子,修苦行,他们都为太子的苦行所感动。

突然太子,不修苦行了。开始吃饭了,他们还都受不了了。以为太子,也没啥坚持力,修了几年苦行,受不了了。

所以,他们就都悄悄的离开太子了。几个人还决定,不再搭理太子了。其中有三个人是受不得太子不再吃苦,有两个人是不想和太子继续吃苦。

但他们却没想,太子这样做是有他的道理,他不是受不了苦,是太子发现单纯的让身体受苦,是无法得道的!这不是正确的修行方法。

正确的修行方法应该是持中道。不太苦,也不太享乐。

正确的生活方式,也是持中道,不要为了钱,把命都搭进去,累死了,还要钱干啥。现在很多老板都是这样的。

也不能整天无所事事,就知道吃喝玩乐,现在很多年前人,就想要这样。

人要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