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通过的话,就会被劝退了,就彻底没有在这里工作的机会了!

至于说理论考试会不会超出此时工人的的能力,毕竟此时的教育普及情况摆在那里——只能说,现在已经有过得去的基础教育了,无论是乡村因地制宜且收费低廉的‘老妇人学校’,还是城市里收费更加低廉的‘主日学校’,都一定程度上扫盲了。

特别是男性,哪怕是底层家庭,只要有一点儿办法,也是很乐意让家里的男孩儿去学会读写这样很有用处的技能的。

女性的认字情况要差一些,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差。再说了,工厂也给了这些人一个机会,如果实际表现他们已经记住并理解了规章制度,实践考试又过关了,这也是算过的——当然,如果可以,工厂还是希望这些工人也能识字。

识字的工人,在接受管理、自我提升、工作效率增加等方面,都是比不识字的工人更强的!这对工人有利,对工厂也有利。相比之下,需要付出的那点儿开支简直不值一提!

所以,工厂自己的工会是有自己的扫盲夜校的,不只是给工人使用,工人还可以带自己的家人一起来。主要是不识字的工人不算多,凑不齐几个班,秉持着好事做到底的原则,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放,干脆就将‘扫盲’福利推广到了工人家属身上。

反正晚上的工厂空着也是空着,一些对卫生没有严苛规定的房间,拿出来做教室,点上一两盏汽灯,就能安全、明亮地上课了——说起来,除了雇老师的开支和汽灯照明费,其实也没什么别的开支了。

工人培训的事儿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个时候秘书来找奥斯汀先生了:“男爵!原料正在入库,您之前叮嘱过我,这一批原料入库时要告知您!”

平常这种事当然不需要每次都告诉奥斯汀先生,不过这是可丽粉底厂第一批入库原料,所以奥斯汀先生是打算亲自验收的。他抵达入库现场时候,库房管理已经在检查和登记了,奥斯汀先生过来,当然是立刻以他为主了。

库房入口在工厂后门旁,那里围墙开了一个口,搭了一座不大不小的棚子。每当马拉货车来,就能在这里卸货。因为库房是半地下式的,所以为了方便卸货,在棚子与真正的库房之间还有一个光滑的坡道。

坡道是由最光滑的水泥修成的,还纵向嵌着一根根光滑的铁条,原本已经够光滑的了。但可以想见,这里会在摩擦下变得更加光滑,就像其他工厂的卸货坡道一样——货物在棚子里经过检查和登记后,就会重新封进木条箱,从这个坡道滑下去。

奥斯汀先生看库房管理的账本没有一点儿问题,就确定他的工作无可挑剔,没有多说什么,转而下了坡道,这样能比较直观地看到货品。

接一连三地滑下坡道后,这些木条箱会很快被拖走,然后拿出来分别存放。所以奥斯汀先生可以看到大袋大袋,雪白细腻地滑石粉和高岭土,堆在仓库,仿佛是面粉一样。至于其他的白色粉末,待遇要好那么一点儿,基本都是用木桶装的。

奥斯汀先生随手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