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广告,然后,这边自己联系广告厂商,针对相应广告时段进行招商。

这部分,任景兮还不省心,又与有意投放广告的各家厂商又签署了一份复杂的保底加根据收视率浮动的广告方案。

连续洽谈了一个星期,某个女人把一群广告商都磨得没脾气,今天算是正式签署了协议。

全程跟进的古雨和丁肖蒙当然清楚最后的协议内容。

根据协议,各种细节不说,总体计算下来,每集拿到的保底大概15万,总计进账390万,还差了60万的缺额。而任景兮与各家厂商签署的浮动协议,需要四家省台的省内收视率超过15%,才会得到追加,大概是每增加1个收视百分点,每集可以得到各家厂商5000块的追加支付。

收视率则以央视近期已经开始运营的央视索福瑞收视调查公司公布数据为准。

大概就是达到已经算热播的20%收视率水准,追加部分,才能补足60万的缺额。再往高走,收视率达到20%以上,才算进入盈利空间。不过,哪怕达到《康熙微服私访记》平均45%左右的收视率级别,每集也只追加15万而已。相当于总计30万每集,还是不如四家买断两年期的35万。

当然,因为只卖了首轮播放权,如果《还珠格格》真能达到《康熙微服私访记》这种年冠级别的超高收视水准,二三轮播放权哪怕开出首轮的价格,都会有人抢,后续的盈利可能比《康熙》还要高。

关键是,怎么可能?

国内1997年度自产加引进的电视剧总量达到三百多部,今年马上过去,也没有哪一部超过《康熙微服私访记》,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还珠格格》凭什么?

古雨两个觉得吧,如果不是某个女人有一张漂亮脸蛋,好吧,似乎还比较有背景,否则,无论是电视台还是广告商,都不想做这份生意。

太折腾。

抠抠索索的,不利索。

至于任景兮这边,因为只卖了首轮播放权,接下来,除非这部剧收视率低到没眼看,否则,还要继续卖二轮三轮,还要折腾。

古雨两人也只能跟着折腾。

累啊。

任景兮之所以选择这么折腾,主要还是出于对那个男人的自信。

因为西蒙的叮嘱,关于《还珠格格》是某个男人提供创意的内幕,任景兮没有告诉过任何人,也没有任何用对方名头推动影片宣发的心思,但,既然是他提出想法,任景兮觉得,只是西蒙·维斯特洛这个名字,就只得她折腾一番。

否则,如果当初男人只给她600万让她随便做,没有其他任何建议,任景兮哪怕依旧会选择浮动支付策略,以便争取更多可能性,但也肯定不会这么锱铢必较。

协议签完,已经临近下班时间,送走厂商代表,任景兮依旧没有任何下班的意思,而是转向锦书的音像出版部门,查看《还珠格格》的原声专辑制作状况。

对于这件事,古雨和丁肖蒙都奇异地没有任何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