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维斯特洛在四巨头的合约之外,只是拿出了80亿美元的股票就能保持这家公司至少三年时间的各方面优势,相对来说依旧非常划算。

要知道,进入二月份,思科的市值已经轻松突破1500亿美元,直奔2000亿而去。

发展势头和垄断格局丝毫不亚于思科的伊格瑞特,上市估值就已经达到千亿,上市之后,或许也将是一家2000亿美元级别的超级巨无霸。相比这份收益,哪怕是全部的250亿美元奖励计划,其实也完全值得。

纷纷扰扰的讨论中,自然也不缺少质疑。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大家最大的疑惑就是,伊格瑞特公司真的价值1000亿美元吗?

媒体总是最能擅长发觉公众疑惑并给予解答的一批人。

很快有消息传出。

东海岸的纸媒巨头《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表示根据内部消息人士透露,伊格瑞特公司1994年度的营收,将达到恐怖的百亿美元级别。

相比伊格瑞特的成立期限,五年时间从零开始创造百亿美元营收,只要稍微对此有些概念的公众都应该明白这是多么可怕的一项数据。现阶段,很多世界五百强企业都还没有达到百亿美元的营收级别。

就拿业务领域相对有些重合的微软来说。

上一个财年,成立已然20年的微软,全年营收也只有56.3亿美元,全年净利润为12.9亿美元。

这份数据,其中营收只是与伊格瑞特去年54.1亿美元的营收相当,而且,微软过去一个财年的营收增长只有31%,相比起来,今年突破百亿美元营收的话,相当于伊格瑞特的年增长率依旧达到恐怖的100%左右水准。

根据去年的公开数据,伊格瑞特1993年度的亏损为3.9亿美元,但这只是因为企业发展初期需要巨额研发营销等成本投入的缘故。

仔细审视伊格瑞特的业务就不难发现,除了一直在烧钱的电子商务,另外的核心软件业务、数据中心业务、广告业务等等,毛利率都非常高,综合起来,至少也能达到与微软相当的水准。按照微软上一个财年23%的净利润率计算,伊格瑞特百亿美元级别的营收,理论上可以轻松做到超过20亿美元的净利润。

之所以暂时没有如此,主要也是因为伊格瑞特更看中未来成长因此不惜成本进行各方面投入的员工。

即使这样,根据《纽约时报》文章的分析,伊格瑞特的赚钱速度,明显已经超过了花钱的速度,相比1993年,刚刚过去的1994年,很可能将会有不错的利润产生。

当《纽约时报》的文章发布,五年时间实现百亿美元级别的营收,哪怕是一些专业的财经媒体都不得不对此产生质疑。

然而,事实似乎确实如此。

关键还是垄断。

伊格瑞特公司联合思科和美国在线三巨头,在过去五年内一手将美国推入了信息时代,这一点无人质疑。

因为先期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