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认知,是谁也没有办法说服谁的。十一娘抿了抿嘴:“我决定了,等谨哥儿二十岁以后再成亲。” 徐令宜错愣。

十一娘巳道:“你不是说,习内家功夫,要有一定的功底了成亲才好吗?何况你还给谨哥儿设了三道关口。他不通过你这三道关口就不能回来。成亲早了,媳妇又不能跟着他去,岂不是害了别人。” 她说着,也想好了等会怎么劝谨哥儿,脸上就有一丝笑意,“我看,这件事就这样定了。等他十八岁的时候我们再给他说亲。下定、问期、准备婚事,怎么也得个一、两年。到时候谨哥儿也回来了。

正好阖府团圆!”

二十岁以后成亲,也太晚了点。

可徐令宜更知道,十一娘正在气头上,他这个时候表示反对,是很不明智的举动。但他一诺千斤,答应了事就得做到,只好去含糊其辞地道:“这件事以后再说。现在吃饭要紧!等我想个法子让谨哥儿回了嘉峪关,我们再坐下来好好商量商量也不迟!”

他的话让十一娘又想起一桩心事来。

初一去朝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曾问她:“是西山大营好?还是禁卫军好?”

皇后娘娘肯定不会无的放矢,那最有可能是想把谨哥儿安置到这两处去。如果成了,谨哥儿就得留在京中。

她希望儿子留在身边,但更希望儿子能通过徐令宜的考验,有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以后再留在燕京。

“平时听亲戚们说起,说这两处都是极好的地方。”就算皇后娘娘有这意思,没有直接告诉十一娘,十一娘也就只能顺着皇后娘娘的话说,“不过,臣妾在内院,外面的事知道的不多,还要请教侯爷才行!”

皇后娘娘对她的回答很满意,轻轻领道,转身和常宁公主说起话来。

现在听徐令宜说会想办法让谨哥儿出京,十一娘心情稍微好过了些:“我不想吃饭。侯爷也先回屋歇了吧!我在这里等谨哥儿就行了!你在这里,我们母子也不好说话。”

“等谨哥儿和吃饭有什么相冲突的?”徐令宜笑道,“别像孩子似的,自己和自己赌气!”

两人各持己见,最后各退一步,十一娘喝了小半碗粥,徐令宜回了外书院歇息。

到了丑初,门外终于有了动静。

十一娘一骨碌坐了起来,趴在窗棂上,借着屋檐下大红的灯光,看见谨哥儿东倒西歪地由长安扶着地走了进来。

她忙正襟危坐,等谨哥儿进来。

谁知道等了半天,也不见谨哥儿进来。

她好奇地朝窗外望。

可能是阿金交待过,院子里并没有多的人。长安不知道去哪里了,谨哥儿一个人坐在正屋的台阶上,抱着头,阿金儿带着个小丫鬟蹲在他身边说着什么,一边说还一边抬脸朝内室看上一眼。

十一娘想了想,轻手轻脚地走了出去。

阿金正转身吩咐小丫鬟:“……快,想办法拧条冷帕子来给六少爷打湿个脸。这要是让夫人看见了.只怕更生气了!”小丫鬟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