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右虞侯军, 左右厢军,还有盖中丞的中军,都要驻扎在这里。”

剩下的话不必往下说了,任承嗣要再不明白就是真傻。顿多城将来总共要集结一万两千多人的唐军,城中不过屁大的地方,能驻下几千人?到时候盖嘉运的中军一到,必然会把城中的军队往外赶,到时候城外的风水宝地已经让人占完了,只能在风口上喝西北风。

李嗣业拍了拍任承嗣的肩膀说:“走,到城外占一个背风距离河水近的营地。”

顿多城位于纳伦河与拨换河的交汇处,城外有一处河水冲击出的三角地带,临河处有一座烽燧堡。他们三人虽不懂风水,但也能看得出这烽燧堡前面的草场是宝地。

已经有从大石城出来的三个团驻扎在此地,不过剩余地方还算宽敞,他们也在河边并列扎下了营。

由于他们统属的右虞侯军及辎重团尚未到达,他们只能简单地搭设营帐。但扎营可是个技术活,必须做的两件事就是挖茅坑和搭毡帐。茅坑的选择位置很重要,首先要辨别季候风向,如果风向不对,茅坑在上风口,营帐却搭建在下风口,整天闻到的都是被风裹来的臭气,轻则影响心情,重则影响士气。

李嗣业派人挖了一个深两丈方圆一丈的茅坑,上面架两块横板,军士们自备厕筹,在这荒郊野地里没那么多讲究,土坷垃石块都行。根据他的推测,他们估计要在此地集结到七月底,以全团两百六十人的造粪量,届时应该填不满这个坑。

由于季风的方向是往北,他选择茅坑的位置就在拨换河边,但要控制好与河水的距离,使其不至于污染河水,毕竟届时一万多人的饮水问题,都要靠这条河解决的。

第八团几乎每个人都有私马,所以简易马厩也必须搭建,拨换河沿岸砍伐了不少树木,钉木桩栓马,搭建棚顶,遇到烂芯的树干不要扔掉,可以挖空中间劈成两半做食料槽。

每名士兵携带有两卷羊毡,其中一卷用来搭建营帐,每队五十人搭建一帐。所有人的羊毡都用马尾编扎在一起,上下重合交叠,绝不漏水,这和编甲的道理是一样的。

他们用木桩在地面上钉出六边形支柱,搭建轮廓。这其中蕴涵着利用空间的学问,连蜜蜂都说六边形的房子是空间最合理的。搭建成功之后,全队头朝外并排绕圈躺下,中间生以篝火,且毡帐正中心通风无遮盖,等到雨雪的时候,只要有一人攀上立柱,用两张羊毡就可挡住这全景天窗。

一什熟练的士兵只需半个时辰就能搭建出全队的毡帐。而他这个校尉的毡帐,则由亲兵队共同搭建,晚上睡觉也与亲兵们睡在一起。

夜间有人负责打更、放哨、瞭望。军卒们头枕箭壶,并肩而眠,只要有突发状况,直接摸出腰间的横刀,掀开毡帐底部,冲出去就能干。

李嗣业规定,夜晚每队只能有一半人卸甲而眠,所有放哨,巡逻的兵都由另外一半轮换,第二天则轮换卸甲睡眠。这样虽然降低了他们的睡眠质量,却有效防止袭营,头一天得不到充足睡眠的人,第二天可以补个囫囵觉,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