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据平卢范阳的安禄山稳固,想来他也不会做这等违背军心之事。”

“知人知面不知心?陛下?安禄山之前也自称对陛下忠心不二?可他却违背君恩叛逆起兵!陛下不可不察?不可不防啊。”

韦见素:“安禄山在幽燕整备铁骑数万?兵势浩荡?如若占据洛阳,叛军非西凉兵不能制。”

“陛下?李嗣业军功极盛?若再让他入朝领兵作战?陛下当以何封赏?如今形势不明,安禄山兵威虽浩大,实则外强中干,若能凭借京畿宿卫各军将其击败于潼关之前,又何需驱虎吞狼,反而贻害自身。所以臣建议暂不必召李嗣业率兵入朝,另外命陇右军守住兰州黄河浮桥东岸,以防备不测。”

杨国忠所说的防备不测,自然是防备李嗣业。李隆基坐在陛阶上的胡床上,双手婆娑着扶手,目光犹疑地在杨国忠和韦见素之间来去,左右相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能够做出影响社稷安危决定的,只有他。

他曾经给予安禄山万分的信任,也给了李嗣业同样的信任。由于李隆基昔日靠唐隆政变起家,依仗结交的便是羽林军万骑中的豪杰之士,所以他对武将有天然的好感,他本人也是历史上对武将最为大方,也最为信任的皇帝。

他把安禄山从败军之将提拔成三镇节度使,毫不吝啬地给了他东平郡王。哥舒翰死伤万人拿下了石城堡,皇帝毫不吝惜地给了他开府仪同三司,凉国公的封号。高仙芝在西域屠戮石国,引发大食举兵东进,皇帝也只是将他调离了安西,仍封开府仪同三司,羽林卫大将军。还有王忠嗣曾经深受玄宗器重,不惜给他四镇节度的大权,即使被诬陷欲奉太子为皇帝,皇帝也没有杀他,只是将他贬到了汉阳任太守。要知道当初的庶人李瑛等三个儿子只是心怀望被武惠妃诬陷谋反,就被全部废为庶人一日之内派人赐死。

皇帝对武将的偏爱,也远远超过了他的儿子们。只是安禄山的谋反在他的心口上撕开了血淋淋的伤疤。曾经他对他们有多么信任,现在他内心的失望和冰凉就越严重,信任危机已然造成,他的心理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李隆基抬头冷冰冰地下令道:“传令给田丘良守住兰州黄河渡口,切莫让任何军队通过,陇右军余部则在二十日内前往内地平叛。安思顺与安禄山虽为表亲兄弟,但他曾多次向朕上表警告其谋反,乃是忠心之臣,只是不再适合呆在朔方,回朝担任户部尚书。命郭子仪夺情起复代替其朔方节度使之职务,带兵向东征讨收复河东。下旨给李嗣业,命他安心守御河西,非诏不得入朝。”

……

常山郡临近博陵,安禄山的大军到达博陵后,立刻向常山进发,并派高邈和与何千年去招降常山郡太守颜杲卿。

他为何会认为颜杲卿会被招降呢,因为颜杲卿曾任范阳户曹参军,是安禄山的直属部下,后被安禄山委任为魏州录事参军,现在为检校常山郡太守。

叛将高邈来到城门下,高呼让颜杲卿出城到大营拜见东平郡王。

这时常山城中只有一千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