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势,雪原无法发展农业,军粮供应不上,不解决这几条难题,想彻底征服吐蕃这个民族,谈何容易!

大唐开始练兵,依靠陇右都督府境内的高原,练就了一支多达五万余人马的高原骑兵,军队和高原反应的问题解决了,在同等数量之下,唐军绝对可以做一唐敌五吐蕃。

倒趟河之战已经证明,面对河源军那坚不可摧的翼骑兵长矛阵,再多的骑兵冲上去也只能是送死,除非他们能拥有数倍于唐军的兵力优势!

切糕的出现解决了第二个大难题,这种东西携带方便,而且保持期长,每一名士兵携带三十四斤,就可以保证一个月不断粮。

第三个问题在杨天保看来根本就不算问题,以战养战,食敌一钟当吾十钟,几千年前老祖宗就玩得炉火纯青了,如果他还不知道该怎么做,就干脆回家种红薯算了!

三个困扰了汉人一千多年的难题都解决了,吐蕃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我国古代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规模,但由于农耕机械的落后和原始以及水利灌溉的限制,粮食产量都不高。从有记载的史料看,战国时期约232斤/亩,汉朝264斤/亩,唐朝334斤,宋朝381斤/亩。明万历年约458斤/亩,康乾341斤/亩,乾嘉121斤/亩,晚清仅为50斤/亩。

唐朝的农业产量并不是古代历史上最高的,但是唐朝却是历朝历代农民拥有粮食最多的一个朝代。

在汉朝,一个人的人均年拥有粮食量为456斤,宋朝约为651斤,清朝自然不用说了,连红薯、土豆都算上,还是饿成“东亚病夫” ,不要以为这个词语是侮辱,事实上这何尝不是当时中国人的真实写照?

但是在唐朝,人均原粮占有量为1256斤。(以上数据出自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这只是平均数字,事实上呢,一个人根本就吃不了这么多粮食,可是粮食也会放坏,唐朝人就把粮食用来酿酒。

所以,唐朝人好酒如命。

也就是说,为什么唐朝有实力征战中亚,这是因为唐朝有实力支撑部队远征。

尽管陇右都督府为了这场战争,准备了大量的粮食,可是李靖率领的军队离开关中的时候,部队同样携带了大量的粮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随着杨天保为李靖制造了唐朝历史上,第一辆四轮减震马车,这种马车不仅仅舒服,而且运输能力非常强,别看李靖的房车设计相对简单,但是他放在马车里的沉木案子就重达三百多斤。

事实上,这种马车运输能力比普通马车提高了五倍有余,哪怕一名车夫,两匹驽马,就可以拉着五十余石粮食沿着官道前进。

这个四轮马车比人力推车的载重增加了将近十倍,运输能力也极大的提高,同样的运输量,使用的人力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同样陆路运输的消耗也减少了三分之二。

同样五千辆车,运输的粮食就多达二十五万石粮食,这就是非常大进步,也是唐军远征吐蕃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