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学今后的展作为元老的我存了一点点私心。随了农学影响力越来越大机构越来越完善为适应不同地区的不同作物农学下辖的各类科研小组已经逐渐延伸到大唐境内的各道各州是继崇文馆后由皇家开办最成功的高等院校。

崇文馆作为国家学术重地进出的都是大文化人学术界宗师汇集所在抓住这些声名远扬的学术大家就等于抓住了帝国绝大多数文化人的思维导向在充当学术潮流风向标的同时起到皇家喉舌的作用的确是李家控制唐帝国的一大利器。

我觉得崇文馆改名皇家政治学院更贴切些本就是专为太子设立的一个讲义机构学院的招收范围也仅仅针对了有远大抱负的皇家成员和高等贵族子弟说白了就是给国家培养新的领导人以及围绕在新领导人身边的精英人士这些人往后不是皇上就是宰相或许还会出一两个野心勃勃的造反派反正没一个好人。不过就是名字起得好听了点不明白的人误以为是所高等学府明白的人一般不靠近那个地方。

农学就不同名字就听得通俗教务农业知识的学校。平易近人顶了皇家的招牌却里外透了浓郁的乡土气息除了学监、少监的身份比较特殊以外里面只有师生大家没有明显的阶级划分。面对宰相、侯爷的时候免去烦琐的礼节一拱手自称在下偶尔间你、我相称惬意非常同样冠以皇家的名号可农学和崇文馆的制度却有天壤之别。

这是我最满意的地方也是李家聪明的地方。两所学院一个抓住政治脉络一个抓住芸芸众生肠胃;一所叱咤朝堂呼风唤雨一所恩施民间春回大地;一面尽显皇家威仪一面又平和可亲。

这里对国家只有好处没有威胁指望一群田坎里和泥的人能在朝堂上翻起个什么大浪?所以不会承受大政治集团太多的压力即便是有和工部利益重合的地方。老刘和我都能胡搅蛮缠地给农学争取更好的福利。没人愿意和农学作对尤其在农学取得一系列成就后不但在民间博取了声望就连皇家也对自己投资农学的决议沾沾自喜这就给了学院更大的展空间更宽松的意思就是我可以在利益分配上得寸进尺向政府索求更多的优惠政策而不必担心受到遣责。

很无理啊哈哈……当领导就得护短不是?内府钱多是人家内府的农学里用一分要两分可以可用钱的时候总得要伸手伸惯了倒不觉得害臊老是觉得约束到底没有用自家的钱舒服。

若是一边朝内府要着一边还有自己的进项这就爽了。一般来说学院搞创收和传统不符。可毕竟不是朝学员身上抠优良种物是农学的成果为了不让曹老伯吹胡子瞪眼挖王家祖坟我给工部留下了很大个台阶下由工部定价农学成立自己的良种采办机构借助农学在各地陆续开办分院校的机会逐渐形成一个为民造福的良种推广网络。

推广请注意措词不是销售。用低于民间的价格推广收取的费用仅仅是种子运输、栽培的成本而已我至少对外要这么说内部也得有严格规定。直接从农学里拿种子的农户甚至可以得到和农学互动交流的机会得到一份调查表格有种植期间遇到的困难和好的心得可以利用表格直接反馈到农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