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进军关内道失败后,率军投降了李庆安,起初李庆安并不放心他,命他为荔非元礼手下的副将,负责修建唐直道,但随着李庆安西归,河西的一万唐军也在荔非元礼的率领赶赴安西助战,田乾真主动请缨,愿去安西立功,荔非元礼便答应了他的请求,将他带回了安西,在且末城之战中,田乾真率三千唐军第一个杀进了吐蕃军的队伍,杀敌累累,正是且末一战,田乾真赢得了李庆安的信任,升他为中郎将,一同进攻吐火罗。

田乾真文武全才,能征善战,被称为幽州第二帅,也就是说他在范阳军的地位仅次于史思明,虽然久跟安禄山,但田乾真却是一个极有抱负之人,他也渴望能为大唐开疆辟土,流芳千古。

尽管历史上田乾真跟随安禄山造反,并为安禄山立下赫赫战功,但中唐历史因为李庆安的到来而转了一个弯后,田乾真的命运也随之改变了,无论是严庄、崔乾佑还是田乾真,他们都是一把锐利的刀,刀本身无罪,关键在于用刀之人,安禄山掌刀,这把刀便成为砍向普通民众的屠刀,使他们坠入历史的黑暗,而李庆安掌刀,他们则变成了为大唐开疆辟土的战刀。

此刻,田乾真默默地注视着沙盘,沙盘上的情报极为详尽,每一地的吐蕃军驻兵多少都由小旗标注,尽管李庆安没有给众人说起,但田乾真却明白李庆安的战略所在,吐蕃赞普被刺杀后,当时很多唐军大将都极力主张立刻进攻吐蕃军,这里面也包括了荔非元礼和贺拔余润等主要战将,但李庆安却始终按兵不动,让很多人都不解。

但田乾真却明白李庆安按兵不动的原因,先是赞普初亡,吐蕃人急于报仇,士气正旺,所以暂时不打,等吐蕃军平息下来后,内部很可能就会因为赞普亡故而造成分裂,如果当时就急于攻打,反而会使吐蕃人同仇敌忾,抛弃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所以李庆安一直按兵不动,这其实是一种以不动来制动的高明策略。

其次便是李庆安在等待阿姆河河水消融,自然地将吐蕃军一分为二,这样唐军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这也是田乾真极为赞成了策略,正因为他读懂了李庆安的策略,田乾真心中便升起一种惺惺相惜的敬佩,跟着这样的主帅,要比跟着安禄山更有前途,尽管他原本是将军,而现在只是中郎将,但田乾真并不在意,他只希望能有更多的立功机会。

这时,田乾真再也忍不住,便低声建议道:“大将军,卑职建议在立刻怛没城搭建浮桥,在吐蕃人现我们的策略之前,我们的先头部队能抢先渡过阿姆河。”

李庆安回头看了他一眼,笑问道:“假如我们围城打援,等吐蕃援军北上后再摧毁他们的浮桥,断绝他们的后路,你以为此计如何?”

田乾真为李庆安大胆的计划而感到一阵膛目结舌,但他很快便冷静下来,道:“我以为此计太过于冒险,不是太妥当。”

“你说说看,哪里冒险了?”

李庆安站直了身子,对所有人笑道:“大家都来听一听,集思广益嘛!”

周围的人都围了上来,在主帅的鼓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