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大将军的声誉, 还会扭转整个战局, 使北唐陷于被动,更严重甚至会影响到大将军的上位,这个责任我担不起啊!”

卫伯yù羞愧地低下了头,“将军远见,卑职目光短浅了。”

李嗣业摇摇头苦笑道:“其实刚开始我也是目光短浅了,总以为李归仁是贪功冒进,所以想断他的后路,现在我才知道,安禄山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消灭我们安西军,大将军身在长安都能看出对方的企图,我身在其中反而一眼糊涂,还有李光弼的七万援军,他未必肯听我的指挥,各自为阵的后果就是被各个击破,所以这场战役也只有大将军来指挥,才能协调各军,才能使我们处于不败之地。”

“那我们现在做什么?”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只有一件事,守住府城关,等待大将军到来!”

说到这,李嗣业用马鞭一指前方沁水笑道:“走!我们去看看沁水的防御。”

......

蒲津渡口位于京畿道的同州和河东道的蒲州之间,是黄河中游著名的渡口,李隆基在开元年间几次巡视北都太原,都是从这座渡口过河,数万羽林军在一夜之间搭建成了一座浮桥,使李隆基能骑马过河。

李庆安从长安率三万骑兵昼夜奔驰,只两天两夜,三万大军便赶到了蒲津渡口,此时,王思礼已提前率两万潼关军搭建成了渡河浮桥,这是征集数千艘民船,用铁链相连,船和船之间搭建了木板。

三万骑兵赶到了蒲津渡口,几乎是马不停蹄,直接从浮桥过河了,这时,王思礼来到李庆安面前,躬身施礼道:“参见大将军!”

李庆安回礼笑道:“多谢王将军搭建浮桥,辛苦了。”

王思礼诚恳地说道:“能为大将军出征效力,是卑职的幸运,若不是卑职身负守潼关之责,卑职愿为大将军麾下一小兵,随大将军出征,立不世之功!”

李庆安沉yín一下,便道:“王将军能稳守潼关,便是保卫关中,或许安禄山很难有机会进攻关中,但南唐却有可能,希望王将军能守城不怠,多派斥候南下荆襄,了解南唐军的动向,掌握情报的主动,这也是守城之道。”

王思礼还从来没有想过,守潼关居然还要派斥候南下荆襄,李庆安的建议仿佛给他打开了一扇窗户,使他的思路豁然开阔,守城不仅仅是死守,主动了解敌军动态,这是攻,但也是最高明的守城,他不禁心情jīdàng,深深施一礼道:“大将军的教诲,卑职铭记于心!”

“王将军请多保重,我先行一步了。”

李庆安在马上拱拱手,调转马头,猛抽一鞭战马,战马便向渡口疾驶而去。

一个时辰后,三万骑兵全部渡过了黄河,进入蒲州地界,他们在东岸休息了两个时辰,大军抖擞精神,继续向数百里外的晋州疾奔而去。

.......

就在李庆安渡过黄河的同一时刻,李怀仙的八万大军也抵达潞州,与李归仁的主力汇合,但就在这时,却发生了一件谁也意料不到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