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道:“陛下,臣主张暂时放弃弘农郡,杨元庆刚击败窦建德,李密也无功而返,北隋军士气正旺,从杨元庆的兵力部署便看出端倪,他在风陵渡布兵,很明显是想断我们的后路,一旦后路被断,而东路又受到王世充和杨元庆的夹攻,李孝恭军队士气低迷,此战必然惨败,与其惨败,不如暂时放弃弘农撤回。”

朝廷中有一句名言,‘有刘文静的赞成,必然就会有裴寂的反对,反之亦然’,所有人都用眼角余光悄悄向裴寂瞄去。

果然,裴寂站起身朗声道:“刘相国怎么尚未战便先言败?”

他走出位子,向李渊施一礼,“陛下,应对的策略无外乎两种,一种是积极应对,一种是消极败退,弘农郡是我们争夺关中的第一步,如果杨元庆屯兵河北岸,我们就退回潼关,那长此以往,将士们心中就会恐‘杨’,听到杨元庆的军队到,就吓得望风而逃,我们还谈什么争霸天下?所以臣以为,杨元庆兵压河东郡,我们应对之策应该是增兵,增加阌乡县兵力,封锁河面,防御杨元庆从风陵渡渡河,这也只是最坏的结果,其实臣以为,杨元庆屯兵河东郡,只是向我们施压,他未必真的会渡河,就算他想渡河,王世充也不会答应,请陛下明鉴!”

说完,裴寂傲慢地瞥了一眼刘文静,退了下去,朝堂内一片窃窃私语,窦威也站起身道:“陛下,臣赞同裴相国的建议,弘农郡是我们走向中原的第一步,不能轻言放弃。”

窦威是投桃报李,刚才裴寂力主换回窦诞等人,令他心中感激,这个时候他也要支持裴寂的意见。

这时朝堂重臣纷纷发言,赞成增兵者多,主张撤回者少,李渊终于下定决心,“朕就决定派援兵出弘农郡,不知各位爱卿推荐何人为帅?”

工部尚书独孤怀恩上前施礼道:“陛下,臣推荐齐王元吉为援助主帅。”

这也是李渊治军的一个惯例,军队主帅必然会是李氏宗族,很少派外姓人为主帅,这样可以保证军权牢牢控制在他的手中,所以唐军中也有很多派系,如李世民派系、李建成派系、李元吉派系、李神通派系、李孝恭派系、李孝基派系等等,偶然有外姓人,也是他的女婿或绝对心腹,如柴绍和裴寂等人。

现在李氏宗族中,李世民在陇西对付薛举,李神通在河西安抚诸郡,李孝基在蜀州应战南蛮叛乱,柴绍夫妻在房陵郡防御南阳朱桀的入侵,太子李建成不会去,长安只有李元吉在负责练兵,只能是他领兵去援助李孝恭。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兵部尚书屈突通上前谏言道:“陛下,一战不设两帅,既然有河间郡王为弘农主帅,援军也应由他一并统领,便于调度。再者,臣不赞成裴相国刚才所言,臣以为杨元庆用兵只会审时度势,是否渡河作战,他掌握着主动,不存在他忌惮王世充而不敢渡河的道理,臣至少有八分的把握,杨元庆的军队一定会渡河。至于是渡风陵渡。还是河北县渡口,臣没有把握。”

屈突通的谏言惹恼了裴寂,他重重哼一声道:“屈突尚书。现在河间郡王遭遇到两军三地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