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放心,有隋军在会宁郡一天,就绝不会再让各位父老乡亲受到兵灾伤害。”

说完,杨元庆又回头命令仓曹,“每人送他们一斗米,以示回谢!”

千余民众顿时一片欢呼,激动异常,李建成在一旁却默然无语,尽管这并不像杨元庆的刻意安排,可这些民众的出现,却重重给了唐朝一记耳光,民意啊!唐朝欠得太多,李建成暗暗叹了口气。

“让建成兄久等了。”

杨元庆已经安排完毕,回头对李建成笑道:“请吧!”

“请!”

李建成和陈叔达带领二十名随从跟着杨元庆,在大队隋军的护卫下走进了隋军大营……

杨元庆给李建成一行安排了五顶大帐,又派五百人护卫他们,任何人不得靠近唐使驻地。

杨嵘心事重重地来到了李建成大帐前,门口侍卫立刻向大帐内禀报,“殿下,杨将军来了。[]”

“请他进来!”帐内传来李建成的声音。

杨嵘深深吸一口气,走进了李建成的大帐。

大帐内,李建成正坐在桌前伏案写着什么,杨嵘快步上前单膝跪下行礼,“参见殿下!”

“起来吧!”

李建成笑道:“等我把这封信写完,马上就好。”

杨嵘心情忐忑不安地站在一旁,他不知道太子是不是为刚才杨元庆给自己说一番话而生了疑心。

其实杨嵘并不想来会宁郡,他两次向太子请假,都被太子回绝,他确实无法面对杨元庆,他同父异母的弟弟,竟然即将成为掌控天下的一代英皇,而自己却是一个小小的东宫郎将,俸禄低微,没有爵位,还背了一屁股赌债。

但他又不敢去找杨元庆,包括大哥杨峻也不敢,不仅仅是他们小时候关系恶劣,其实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父亲杨玄感之死,已成为他们兄弟和杨元庆之间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杨嵘心中为此充满了悔恨,但悔恨已经无法挽回他们叛父的事实,不过刚才杨元庆居然问候了母亲的身体,这让杨嵘心中又燃起了一线希望。

这时,李建成已经写完信了,放下了笔,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杨嵘,笑问道:“见了兄弟,有什么想法?”

杨嵘摇了摇头,“自从他当年被赶出杨家的那时起,我们就已经不是兄弟。”

“你这话就不对了。”

李建成笑道:“你们身上毕竟流着同样的血脉,再怎么也是手足,他被逐出杨家只是家族矛盾,不是父子兄弟矛盾,你怎么能如此消极?”

杨嵘忽然反应过来,是不是太子想让自己做什么事?他心念一转,立刻躬身道:“殿下有什么事需要属下效力,尽管吩咐!”

“呵呵!是有一件事要你做,但不是现在。你不妨去和杨元庆叙叙兄弟之情,我看他对你也不是那么绝情,你跟我这么多年,我也希望你有一个好的前途。”

李建成的语气里充满了对下属的关切。杨嵘却已明白,太子带自己来是有目的,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