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没有多大的自信能够一枪击毙荣昌,道:“我怕打不准,你来射击。”

廖飞理论知识没有问题,但特种兵的时候都学过,虽然狙击也联系过,不过他并不是专业的狙击手,打九百米内的目标没有问题,距离远的,同样没谱。

02年的时候,各种狙击的设备还不成熟,加拿大帕特丽夏公主轻步兵团第三营的狙击手使用美制tac-50狙击步枪在距离2430米远的地方狙杀了一名武装分子,不过当时是开了三枪,第一枪打中背包,第二枪没有命中,第三枪才命中。

09年的时候,狙击设备又发展了,英国皇家骑兵队的资深狙击手克雷格·哈里森用l115a3狙击步枪在2475米远的地方精准地干掉了两名恐怖分子。

现在廖飞要在两千多米的地方进行狙击,他们都不够专业,要是暗影的狙击手来这里,这个距离还不算问题。可对他们,就是个大问题,而且廖飞缺乏设备。他没有能够测试到两千多米的激光测距仪。不能知道准确的距离。还没有多普勒雷达,也就是测速仪,不知道使用的子弹初速是多少,同时缺乏气象探测仪,不能准确地知道气压、海拔、湿度、风速、数字方位、风向。最最主要的是还缺少一台计算机,来计算弹道。至于狙击步枪没有进行归零射击,那都不算是事了!

从这些技术上可以看出,想要达到首发命中,在超远距离上,必须要有高科技的装备。计算机现在可以用手机来代替,只要安装弹道软件就好,便携气象探测仪也和手机大小差不多。至于测速仪,军人可以在军营中测好。测距仪也不大,这些东西美军统统都有,狙击手可以轻松带上。而对廖飞来说,这些东西目前没地去找。要是有了弹道软件,将各种数据输入,就能算出最好的射击点,轻松达到首发命中。

廖飞缺少设备,但这是个机会,他们总不能连枪都不开,直接放弃。要是那样的话也太挫了!廖飞接过狙击步枪,默默地调校,心中不断地回想之前学过的技术。当他将准星套入荣昌的身体时,脑海中再次过了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漏掉的。

突然,他想起巴西在赤道上。是在赤道上的国家。而赤道在狙击,还有一个大的问题,那就是科里奥利效应。

廖飞记得当初的狙击教官曾经说过,科里奥利效应是指地球自转对子弹远程射击弹道的影响。射程在720米以内,不用考虑这个效应。不过当狙击距离达到1800米以外时,就必须将这个考虑进去。在地球的两极,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最小的,到了中纬地区,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每小时1300公里左右,而在赤道,速度是每小时1600公里。也就是说当子弹飞向目标的两秒钟的时间,因为地球的自转,子弹会偏离目标。向正南射击,子弹会偏右,向正北射击,子弹会偏左。

为了能够准确地打中荣昌,廖飞拿出手机算了半天,才将准星重新挑好,瞄准荣昌,狠狠地扣下扳机。

巨大的枪声传出,没有安装制退器,也没有安装枪口抑制器的狙击步枪传来很大的后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