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这些人不仅会变脸, 也会欺软怕硬当睁眼瞎。

在给邓太后请安的时候, 她还提及了此事。

邓太后不以为然,先帝又算不得什么明君,能力平平没出什么大乱子就不错了,就算是这样给她们母女留下了不少烂摊子,比如朝臣掣肘,宗室亲王虎视眈眈的。

“也不知道长宁怎么胆子变得这么大了。”

听说长宁跑到了前朝大殿,差点没把邓太后吓一跳,但是随后又很快接受了,毕竟在景和帝没有亲政时,邓太后不也在旁边垂帘听政么。

姬长陵笑道:“长宁如今不用拘在宫里,性情自然比以往从容大方一些。”

“好是好,不过自从开了那家书坊,长宁的心就野了,整日待在宫外,连哀家都不怎么见得到人。”

邓太后嘴上这样抱怨,却也没有下令拘着小女儿,甚至于她自己也喜欢听宫人讲那些话本故事,还有意让教坊司将其编排成戏,正所谓上行下效,反之亦然。

知道宫中的太后喜欢,或者说是有意给长宁公主捧场。

那些官眷命妇也不会拘着家里的女儿看公主名下书坊所出的话本了。

而京中那些作为书迷的贵女千金们,一看书坊的主人乃是长宁公主,一个个都忍不住抬头挺胸了。之前有文人指责批判,她们碍于女子身份清誉,不能去与之争论,甚至还担心这些话本一下子真成了禁书。

现在好了,可以光明正大地想看就看,哪怕作者佚名,也不乏追捧者,对传闻中的长宁公主更是好感倍增。

又听闻书坊邀稿,有些本就才华出众的闺秀,私下也忍不住写一写了。

天子让人买下的书坊自然是地段极好的,靠近皇城,又直通街市,后面还有一处湖心苑。

萧函这段时日基本上就住在这里,比之宫中简单随意了许多。

而在看到外面送来书坊的许多投稿时,萧函也不得不感叹,还真不能低估了古人的才华,无论男女老少。毕竟她拿出的那些不也是某些世界的古人所作的么。

因着书坊生意红火,又扩建了不少,还另外增加了印刷工坊,相应的人手也已经培养得差不多了,如今又有了名声,照着她的规划下去,出不了什么差错。

萧函也早就放心做了甩手掌柜,对她来说,书坊只不过是顺手而为,一个门面上的幌子罢了。

而借着这个私下能做的事情可太多了。

比如调查邓葳蕤与谢纭。

两三月下来,已有不少痕迹了。未来与邓贵妃私通之人未可知,但此时的邓葳蕤有心上人,且是谢纭,这一点却毋庸置疑了。

与此同时,萧函还顺便捋清了朝堂上势力的分布,包括邓家作为太后外戚,担任了不少要职。虽然在原身有限的记忆,不确定邓家有没有在后来的危急时刻反水,但若是让心有所属的邓葳蕤进宫,始终会是个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