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旅游,种出来的瓜果蔬菜,根本不愁卖不掉。

种植业起来了,那些没有什么技术的老农民,也在家门口找到了各种打零工的机会。给种植户种菜、收菜、摘果子、打包……每天忙不完的活儿。

据说手脚勤快的,有些老人一个月都能挣四、五千块钱。

要知道,在这之前,这些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每个月的养老金,也才一百多块钱啊!

现在半个月挣的钱,就抵得上他们全年的养老金了,谁能不激动?

尝到了甜头的老乡们,再也舍不得把自家的地抛荒了。

抛什么荒?租给别人种菜收租金它不香吗?

再说了,就算没人租,他们也能自己种点东西拿去卖。

永远不要小瞧了华夏老百姓对于土地的热爱——犄角旮旯一小片地方,他们都能想办法给种上东西,什么水果玉米啦,白玉糯玉米啦,板栗南瓜啦,洋姜啦。

在东岗镇大集火了之后,原本不值钱的土地,再一次变得紧俏起来。

听说东岗镇本地有一对老人家,分家的时候,家里能产粮食的好地,都分给了两个儿子,两位老人自己开荒,种点黄豆拿去做豆腐卖,辛苦是辛苦了点,但勉强也能糊口。

东岗镇大集火了之后,老夫妻俩干脆把卖豆腐的摊子挪到了大集外边。

他们家的豆腐吃法极其简单,就是刚做好的热乎乎的嫩豆腐,舀到碗里,喜欢甜口的,可以加老板自己煮的桂花甜醪糟,或者红糖浆水。喜欢咸口的,就加两勺鸡羹。

这鸡羹也是他们家的招牌,整只的老母鸡,炖烂了之后捞出来,拆出鸡肉,剁碎了再放进去,鸡汤里面再加入切碎的木耳丝、黄花菜丁、笋丁、海带丝等等,勾芡之后,放在一口大锅里,下面拿一个煤球炉子热着,客人来了,点了豆腐,就能热乎乎的浇两勺卤子上去。

东西简单,但架不住味道好,价格也便宜得让游客们不敢相信:甜口的嫩豆腐三块钱一碗,咸口的五块,用的还是那种农村常见的大海碗。

两口的豆腐摊子前面,每天都大排长龙。

正好里面的文化大集,本来也需要一些餐饮服务。卫昇跟东岗镇商量了一下,又把大集外围的一圈地也给租了过来,低价租给本地居民,卖一些本地特产小吃之类的。

听说东岗镇也要搞美食街,不少网红餐饮加盟商也想进驻。卫昇想了想,还是“忍痛”拒绝了。

这些网红餐饮加盟商,各个财大气粗,报出来的摊位租金,实在是让人难以拒绝!

但再心痛,卫昇也挡住了这万恶的金钱诱惑。

到了他这个阶段,除了赚钱之外,还是有那么亿点点人生追求的。

东岗镇大集是他一手拉扯起来的,就跟他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个大集,本来就是为青年创业者打造的一个大型创业孵化平台,如果为了赚那点摊位费,把大集外面搞得乌烟瘴气的,那就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了。

所以,尽管心痛,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