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方邀功。

风琴火箭的改良型号再一次获得了德意志军方的青睐,获准生产两千辆的军购大单。

此刻德军手中的风琴火箭,可不是斯达琳转让给希特勒的所谓喀秋莎阉割出口版本bm-2火箭炮。

希特勒不是傻瓜,德意志帝**方也不是傻瓜,当然看得出斯达琳将喀秋莎火箭炮转让给德意志帝**方的必然是阉割版本。

以德意志帝国的军工实力,虽然比不上中华帝国,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苏联军工科技自然高得多了。

因此,拿到喀秋莎bm-2火箭炮样车和设计图纸,以及相关技术参数后,德意志帝**方立即召集全国最顶尖的专家们,动用德意志帝国目前最先进的技术,迅速对喀秋莎bm-2进行了改良和升级,从而得到了性能强悍的风琴火箭炮。

德军风琴05型150毫米火箭炮,于1905年初陆续秘密装备德军的火箭炮营,被优先部署给驻扎在德属利比里亚的德军部队。

05型150毫米火箭炮为6连火箭炮,6根发射管成6角形布置,组装在一起,装在可牵引的两轮小车上。火箭发射管的长度为1.5米,外径为160毫米,发射管内无膛线,为了使火箭弹在发射管内保持稳定,在发射管内有3根17毫米的导轨。

两轮牵引小车上有起倒支架,射击时要放下来固定,起稳定作用,火箭发射管在发射架上可有5~15俯仰角,左右可旋转27度。整套系统战斗全重为536千克,点火方式为有线点火方式,点火索一般为10米,以保证后喷火焰不伤害操作的士兵。发射的间隔为2秒钟,装6发火箭弹需要90秒。

德军的风琴火箭炮,实际上就是一款加强型150毫米重炮,只不过一门150毫米重炮只能一次发射一发炮弹,而风琴火箭炮则一次性齐射六发火箭弹,威力和杀伤力更强大。

表面上看,德军接受苏联喀秋莎火箭炮时,认为苏军给德军的132毫米火箭弹是阉割版本,因此逆向判定苏军用的是超过132毫米火箭炮,所以德军便要求超过苏军,因此改为150毫米口径火箭炮。

实际上,这是德军上下官兵们的一种恐惧心理。

众所周知,在陆军战场上,中华帝国的155毫米重型榴弹炮一直是欧美各国陆军的噩梦,每当开战时,最先听到的永远都是来自中华帝国陆军的那让人精神崩溃的155毫米重榴弹炮集火齐射声音。

中华帝**的155毫米重榴弹炮,在欧美军队当中号称大恶魔,因为中华帝国神策军的战斗方式其实很古板,万年不变的战术先是炮火饱和覆盖,把敌军炸的蒙圈后,再进行大规模步兵冲锋。

这种万年不变的战术,偏偏就十分管用,没次都打得欧美各**队哭爹喊娘。

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中华帝**的炮火齐射太特么恐怖了。

而这当中的罪魁祸首,就是中华帝**队装备的155毫米重型榴弹炮。

每当这种重炮集火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