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任!大日本帝国的武士没有苟且偷生的习惯,宁愿战死在沙场上也绝不能卑劣的选择撤退!” 左卫门是一名非常极端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这个家伙曾经在淞沪会战的时候指挥战舰炮击过中国守军,在海军中因为好战得了一个大洋恶狼的名号。

这个时候他依旧不明白为什么山本选择了撤出瓦胡岛这么一个看上去很丢面子的做法,在他看来即便是在那里战至最后一人,也不应该卑劣的选择后退。正因为这个左卫门与三本的理念不合,山本才暗中指示栗田将军把这个左卫门调到了第二战列舰队,远远的派给他一个无关紧要的任务,以免他在关键的时候坏了大局。

作为一舰之长,作为整个分遣舰队的最高指挥官,他在埋怨山本元帅的时候,手下的人大都只能装作听不见。所有人都默不作声,任由这名左卫门将军满嘴脏话问候着自己的最高长官。他们不仅仅要站着,还要在摇摆的舰桥上站稳,这本身就是一个技术活儿。

说实话日本战舰那高高耸立的中部建筑严重影响了战舰的外观,甚至还破坏了舒适性。但是固执的日本海军设计者和使用人员在古老的日俄海战中得到的结论,就是把战舰的指挥塔修的越高越好。

二战是一个科技发展的大时代,在这个时代来临之前,大家都处于一个各自探索毫无经验的萌芽时期。这个时候所有国家都有自己在战争中总结出来的独到见解,比如美国那奇葩的坦克歼击车理论,比如德国那诡异的高速轰炸机理论,再比如说英国海军固执的双翼飞机等等。

别以为美国人多么牛逼多么给力,事实上他们走的弯路也绝对能让崇拜美国力量的人亮瞎自己的眼睛。二战的时候美国装甲兵的理论是这样的:坦克,就是用来支援步兵的,而坦克歼击车则是用来消灭坦克的。

于是美国装甲部队的作战标准流程是这样的:m4坦克伴随步兵奋勇向前,如果遇到敌军坦克部队,那么m4坦克的指挥官就呼叫附近负责支援的m10坦克歼击车,赶来消灭捣乱的敌方坦克。实战中美国人遇到的情况是这样的——m4坦克被德国坦克打了个满地找牙,当m10坦克歼击车赶来的时候,德国人已经打扫完战场又吃完一顿饭之后撤走了。

而日本海军得到的经验就是,海军战舰的瞄准装备安装的越高越好,这样就能更快发现自己的敌人,也能够更准确的提供炮战的射击参数。这套理论怎么听怎么正确,当然,如果没有雷达这种发明的话。

别看今天日本国内松下、索尼之类的电子厂商风光无限,似乎全世界的先进电子技术日本都有涉猎,但是在1938年的时候日本人手里真的没有几样先进技术,让他们搞搞航母这类的概念物品似乎还跟得上世界潮流,但是精细到雷达之类的细节上的时候,差距立刻就显现了。

1934年,也就是战前,德国购买和申请了一系列的技术专利,开始在国内生产和改进最新型的平面位置显示设备,这种装置最终让德国在1937年年初使自己的雷达使用上了平面扫描显像,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用圆形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