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以平汉室之乱为终身志向。更兼为人谦和,相貌俊朗,擅于辞令,故是“马家五常” 之中最闻名者。加之其专研易经攻心之学,常能观人眉宇间便猜透他人心思,让他倍享奇才声誉。

他自从跟随四哥马良入仕,便接触到军师诸葛亮。时诸葛亮已掌刘备军军政大权,身边急需人才。其见马谡为人机灵,做事可靠,故将其招为下属,分担部分工作。而马谡常能以不同角度给诸葛亮意见,启发诸葛亮的思维,故被其称为精干之臣。二人关系由上下属升级为知己。马谡亦在军中享有一定声誉,而此时的马谡比诸葛亮小9岁,年仅24。

此刻,一身锦衣玉带的马谡坐跪对席,将汤递上前道:“军师,一宿未眠,提提神也。”

诸葛亮因聚精会神不曾发现马谡进帐,此时才闻声看见马谡。他重重吁出一口气,望着举起的木碗发愣,之后才接过手,依然锁眉悠悠道:“吾总觉公子封两万精锐兵败落风坡,其中大有内情。”

马谡习惯性的点头顺口道:“若非遭遇一万蜀兵埋伏,不会如此惨败。但是情报上写着雒城仅有五千残兵,西蜀军到底是如何取胜,以致我军没有一名士兵逃脱,令晚辈同样苦思不解。”

诸葛亮呷了口养神汤,放下碗道:“公子封有士元辅佐,士元岂不知全军驻扎落凤坡容易遭伏?况且有魏延做前锋,就算遭伏,两万兵突围绰绰有余。全军覆没,实在奇也。”

马谡眼睛珠一转,挺身凑上前压低声音道:“谡听军中传言,公子封与左军师、魏前锋貌合神离……”

诸葛亮当即斥道:“此等流言蜚语岂能做参考?汝切记行军有如做学问,不可马虎,宜处处小心谨慎。学问做错,尚可改过;行军出错,性命堪忧,改之不及也。”

“晚辈谨记军师教悔。”

诸葛亮行事一向正派,从不将流言划做思索的参考依据。但是他亦隐隐觉得,这次的流言不像空**来风完全没有依据。士元与文长(魏延字)都是直爽之人,不擅长处理交际关系,而公子封桀骜不驯,颇有心机。这两种人之间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的。

当下诸葛亮轻摇蓝白羽扇,徐徐问道:“现在是何时辰?”

“辰时三刻(八点半)”

“汝且下去休息罢,吾一宿未睡,汝也不曾合过眼。此番出征辛苦汝也。”

马谡连连拱手:“军师此话太过见外。能够日夜陪伴军师左右,时刻聆听教诲,谡深感荣耀。”

诸葛亮从来就听不进这种溜须拍马之言,但是却对马谡例外。当即挤出笑容:“所料不差的话,主公将于晌午出关来此询问攻雒之策。汝吾宜养足精神,以待主公询问。吾似有不祥预感,此次入蜀之路艰难也。”

马谡也是深有此感。去年,他与军师两人对入蜀做了七天七夜的深入分析,得出“主公率五万军前去入蜀,两年之内必然平定的”结论。可是如今损兵折将的结局让马谡如何也想不通。

诸葛亮的话让他产生共鸣。但是他不能加深军师对此的担忧,于是劝慰道:“此次有军师主持入蜀,加之兵力足够,必能年内克蜀。军师勿忧也。”

诸葛亮不再答话,挥挥手令马谡退下,独自伏在案上小做休憩。

伏案休憩,已是诸葛亮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习惯。对于凡事必躬亲的他来说,时间是最为宝贵的。哪还能浪费时间去更衣入榻?能节约多少时间则节约多少,这与他七年前隆中耕读的安逸生活大相违背。这也是诸葛亮辅佐刘备以来做出的最大改变。

马谡立即退下,待军师睡熟后拿来薄被为其披上后方才出帐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