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总会有一番收获的。

看着眼前的历史老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的给我们讲着历史人物的时候,此刻,他仿佛就是那个英勇善战的将军,带着十万精兵,一路过关斩将,攻城略池。

此中大有乾坤。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初一学的历史比较浅薄化,大多是中国的古代史为幕布,纵向的给我们呈现出中国古代历史王朝的兴衰更替。

粗略地翻看了一下历史课本的目录,我发现,初二的历史涉及到了世界的发展史,整个体系比较宏图霸气,讲经济和战争类的多一些。

站在讲台上的汤老师,此刻意气风发的样子,真的很像一个政治家,看他对历史事件了然于胸样子,且能说出一些和书上不一样的评价……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仿佛神游到了到了远古时代,去看看各种有意思的发明是如何诞生地,群雄如何争霸,秦始皇是怎么统一六国的,武则天是怎么样当上一国之君的……

这些故事,就像一个个未解之谜,等着坐在教室里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一个好的老师,像一个负责的引路人,第一节课,能将你引入一个未知的世界;但一个不好的老师,他的有些言语就像炮弹雨霖,一寸寸地摧毁你对未知学科的热情。

不得不要说一说老班作为数学老师,其实是有些失败的,他的每一节数学课,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小学的时候,数学时不时能考个满分,按理说,我对数学其实没有那么讨厌的,但自从上了他的课,分分钟像下课。

每次上课都在给自己念咒:“中考要考,中考要考,中考要考……” 强行催眠自己,一定要认真听。

可效果欠佳,他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加上过于细致入微的讲课,一步一步都要讲,而且做题一般都是教最蛮的办法,很少从简。

时间一长,我就觉得这课无聊又累赘,偶尔想出个简单的办法,还老被说投机取巧,这样跳步,中考绝对扣步骤分。

其实,这些也不能全然归责于他,毕竟……语数外都是中考的重头戏,马虎不得。

而且数学最要命的就是步骤分,最关键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中考作为应试教育,除了数学最后一题大题有些弯绕,其余的很多题目都是基础题,他们选拔的标准不是看一个学生多聪明,而是多踏实。

不能怪我们没有创造力,从小接受填鸭式教育,我们都是合格的“复读机”,见样学样,一学就像。

条条框框的数学,创造了一些东西,也限制了一些东西,留给我们自由发挥的余地实在太少,本身就是枯燥的,所以,怪不得班主任。

相较之下,语文、英语还有政治历史这些学科,至少在主观题的表达上,给了我们大于数学里的自由。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老师,为人处世的想法还有看法,比数学老师更人情化一些。

当然,这也可能是目前我接触类似于数学的学科不多的原因造成的偏见,毕竟在初中的教育里,文字类的学科比重大于理科类的,而大部分女生,则更偏爱文字类的多一些,我就是期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