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便是洛阳的地理位置。

在交通便利上,洛阳四通八达,是胜于长安的,毕竟是‘六水并流、十省通衢’之地。

大唐十道三百六十州,诸多道州的粮米与贡品,都是先通过运河到了洛阳,然后再另外运往长安。

媚娘的指尖在舆图上熟练地划着:“洛阳北可防压漠北之地,南可用巴蜀之粮米更镇荆襄。西面关中倒是可以作为后方了。”

姜沃颔首:论起四通八达来,洛阳自胜过长安。

以至于后来司马光有感叹:古今兴废事,皆看洛阳城。

不过洛阳属于优点缺点都很突出——

四通八达在国力强盛的和平年代意味着繁荣,在战乱之时可就意味着八方受敌了!

换句话说,就是洛阳是个聚宝盆,强者能守住,可以坐镇中原腹心掌控八方。而弱者,就是被八方围攻。

而现在的大唐,正是强者!

史册之上,从高宗皇帝颁布《建东都诏》,改洛阳宫为东都,长安洛阳并称两京。到武皇于洛阳登基,定洛阳为神都,也算是水到渠成。

而此时,媚娘的手按在舆图之上,望着这山河万里:“两京为腹心,四境为手足,可定天下。”

*

论过正事后,媚娘也没放姜宰相回去办公,而是说起了家常。

“你还未与殷王妃单独见过吧?”

姜沃点头,除了大婚典仪上见了一面,她还真没空与殷王妃交流过。前些日子都在中书省忙着准备随圣驾东巡洛阳之事了。

而殷王妃刚嫁入宫中,也很少出来走动,彼此没机会碰上。

但姜沃对殷王李旦的王妃,是一直很感兴趣的——毕竟史册之上,李旦有个很出名的儿子,叫做李隆基。

其实今岁皇帝改永隆这个年号,就让姜沃想起李隆基来。

唐朝向来有为尊者讳的说法,正如史笔记载,武皇登基后为自己取名为武曌,那么朝堂之上连同音字都要避讳——诏书就得改称制书。

而永隆这个年号,为了避讳李隆基的本名,也被改为过永崇。

不知道此世还会不会有李隆基。

毕竟……李隆基并不是李旦如今迎娶的这位正妃所出。

刚刚与殷王大婚的王妃刘氏,才是在史册上李旦第一回登基,即被册封为皇后之人。

而李隆基的生母,则是由孺人册为窦德妃。

只是后来李隆基做了皇帝,彼时一后一妃皆已不在人世,李隆基就给自己母亲追封了皇后,先迁入太庙去了。倒是把本来最正经的刘皇后留在了外头,不得入太庙配飨,二十年后,才在大臣的劝谏下,把刘皇后也挪了进去。[1]

姜沃:李隆基,不愧是你,跟你沾边的女娘们,总要倒点霉。

对姜沃来说,死生祭祀之事并不要紧,但对古人来说,是莫有大于此的。明明是元后,却如此主不祔庙二十年,刘皇后如果地下有知,估计这二十年不干别的,会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