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时间。而普通2d放映厅想要收回相关成本,却往往需要两到三年。

在萤火虫集团的苛刻要求下,这额外增加的500家3d放映厅,至少也需要一个月才能改造完成。

不过,相对于3d放映厅,imax影院的改造难度更大,萤火虫集团已经不期待明年暑期档之前能够增加imax银幕规模,所以只能将全球范围内分布在各大博物馆、科技馆中现有的一百多家imax放映厅利用起来。

卡森伯格与理查德格尔福德正讨论着和这部分imax放映厅的合作协议以及后续imax影院的扩张计划,卡森伯格的一个助理走过来,向他低声耳语了几句。

“那么,今天就暂时这样吧,” 卡森伯格听完,点点头,也没有对理查德格尔福德隐瞒,道:“索尼美国分公司ceo平井一夫过来了。”

理查德格尔福德听到这个名字,立刻就明白了索尼的来意。

reald放映系统最核心也最昂贵的组成部分,便是两台定制版本的胶片放映机。出于各方面考虑,reald公司当初选择采用了索尼的放映机。

全球4000套reald系统的订单,8000台放映机的采购,本来就已经让索尼大赚了一笔。这其实也是索尼去年之所以会屈服于萤火虫的压力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再次转手的原因之一。

但现在,随着3d电影的前景变得明朗,全球电影产业注定会迎来一次设备更换潮流。

当前全球电影银幕数已经超过10万块,并且一直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状态。

这其中,哪怕只有30%的银幕转向3d,就意味着60000台全新放映机设备的更新。

电影放映设备其实与汽车产业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后续的耗材维修给制造公司带来的利润丝毫不亚于最初的设备销售。

于是,60000台放映机设备,加上后续的耗材维修等进项,整体将为整个电影基础设备厂商额外贡献上百亿美元的营收。

如此丰厚的一块肥肉,理论上,电影设备厂商自然不愿意受到萤火虫集团的牵制。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萤火虫集团的reald系统已经占尽了先机,传统设备厂商只是在3d放映技术上想要完全追上reald系统,就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半年时间就已经足够reald系统标准一统天下。

更何况,后续的推广如果没有好莱坞的片源协助,同样无法获得成功。

那么,这些设备厂商短期内如果想要分享这部分利润,就只能成为萤火虫集团reald系统的核心设备供应商。

虽然大部分利润会被萤火虫集团拿走,但这至少可以保证设备厂商们的市场份额,后续的耗材维修等收入,即使要一直被萤火虫集团剥下一层利润,但也肯定比那些被排除在3d市场之外的厂商要活的滋润。

因此,最近这些日子,几乎所有主流电影设备厂商都在与萤火虫集团密切接触,希望能够获得reald系统的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