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完也不用罗峻熙回答,又啧啧出声:“瞧瞧这握笔的手,揉出的饽饽都是那么的圆。”

其实大娘之前有表示过,要不然干脆帮你们蒸出现成的得了。罗峻熙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还是自个学吧。他们要在府城待好些时日,还都很能吃,总不能顿顿麻烦大娘。

说完就开始认真学,比做学问还认真,连汪大娘随手拿麻布擦擦手,罗峻熙都在心里记下,啊,这一步该擦手了,这是以防沾面吗?

所以说,这几位大男人到府城的第一天早上,并没咋慌乱。

日子过的还不错。

吃上了干粮、喝上了稠粥,往后的菜还不用花钱,旁边院落的大娘要供。

没人说、没人管的,饭菜做咸了,就再添瓢水。

不洗脸先吃饭也没事儿,吃完再洗个痛快澡,满屋子光腚走也不用遮挡。

吃过饭后,当朱兴德带着兄弟们离开时,六子关上大门,还刚中带柔吓唬吓唬巷子里的小孩儿。

让轻点儿跑闹喊叫,家有考生,禁止喧哗。最好狗都不要叫。

然后朱兴德再做好人,和这个抱抱拳,和那个致致意。

搞得一大清早,买没买过朱兴德干蘑的左邻右坊,都知道这巷子里住进一拨新人。

别看人家是乡下来的,但人家是为陪考,正经人家的孩子,顺便做点小买卖。

别看人家长得不太像正经人,脸上有疤的,头发像狗啃的,五大三粗的,小眼吧唧的,但真不能以貌取人。

听说,就这几个小伙子可实在了,一早帮老汪家孤儿寡母劈了不少柴。

为人也讲究,卖干蘑主动给附近住户抹个零,说卖山货多点儿少点儿没啥,咱老乡自己采的,纯是挣点辛苦钱。

倒是他们住在这里,初来乍到的,你们这些城里的大爷大娘就要跟着多费费心,哪都不知道哪啊。这府城可真大。

大爷大妈就喜欢这样的孩子,能被人捧着哄着,最好还能让他们占点儿小便宜的。

这不嘛,朱兴德出门第一站,就是打算去里面有一住户提到的巷子。

府城极为热闹的一条街。

那巷子里有那家住户的亲属。

别小看这事儿。

一般人要去哪条巷子里卖东西,要是有人烦了或是那欠嘴的,找到转悠的衙役就会被赶跑。

可要是能提个人、敲个门,附近的人即便再反感那吆喝声,冲面子也不能很损的去找衙役。那往后邻里邻居的还处不处啦?最起码这个方便是有的,不会告发他们。

朱兴德离开前,再次感谢一遍里面住户那大娘,也更感谢汪大娘,这俩老婆子关系好,才给帮忙联络的。

朱兴德和满山他们本来心情挺好的。

直到听府城里许多人提及“青城山人命按”,心情晦涩了一下。

虽说听到那事儿定性为意外,心里一松,但咱听完心里也不舒服。

等赶到那个极为热闹的巷子卖干蘑,当朱兴德听完几位“酒蒙子”大爷说完:

“你还要卖酒啊?那可不好卖,咱府城的人只认有名号的酒。而且和你们县里镇上也不一样,咱这里卖酒的就是专门卖酒,你想倒手便宜些卖给小杂货铺子都不行,人家也不进酒啊。”

他心情更是没了早上的兴奋劲儿。

来这趟,主要就是为卖酒,酒要是卖出去,那不完了吗?

而之所以先卖干蘑,会耽搁一两天。

一是寻思卖干蘑的时候,先摸摸市场的底儿,总是不能啥也不知道就贸然进场。

二是为,咱这不是没多少钱了吗?将那些干蘑先卖了,咱就能先挪用那个钱。这些天花用也好,卖酒时用做周转银两也罢,先卖干蘑主要是图能有现银。

当晚,朱兴德他们卖完干蘑回家,嘴上不说,心里稍稍有些上火。能吃六个馒头的都吃四个。

因为不止许多大爷们那么说,很不看好咱家的酒。

就连他们去酒肆只简单的问了几句,都能感觉出好像没戏。

而这天晚上,老家那面更是倒霉透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