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

黄迪听到这样一番言论,心头也是懵。

很显然,此时的原始人很少辩证的去看待一样事物,所以经常是偏激的做出判断,不像黄迪穿越前的世界,连罪犯都有辩护律师。

比如酒这种后世最为常见的生活用品或者说是酒精饮料,很大程度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放松劳累的神经,促进睡眠,还有红酒能够抗衰老驻颜等等,好处很多。

不过小饮怡情,大饮伤身,也是不可否认的。

所以,后世的人会克制饮酒的数量,并且把醺酒作为一种疾病来治疗,但是很少有一棍子把酒打死,不许酿造不许喝的时候,当然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地区和年代,只是很少而已。

彤鱼的做法,或者说思考的方式,就是偏激的放大酒的负面效果,然后不管它的好处,便要一杆子把酒打死在萌芽中。

黄迪依稀记得,自己以前曾经看过一本书,上面记载了世界上第一道禁酒令,就是出自神州。

而发布这条命令的人正是人人皆知的大禹。

起因是大禹的女儿春游,路过一个叫仪狄的人家里,闻到了一股很特别的香味,那味道正是仪狄酿造的各种美酒。

禹王女儿来了,那是蓬荜生辉,仪狄就把最好的酒献给禹王的女儿品尝。

禹王之女喝了一杯,只觉得浑身舒畅,精神倍增,想到父亲天天疏通治水的疲劳,这酒正好可以缓解,便把仪狄请到了王宫。

结果,大禹一喝这仪狄酿造之酒,顿觉味美,不知不觉间竟然喝多了,一气睡了两天两夜。

这一下可不得了,耽误了不少大事,大禹总结一下,觉得酒这玩意儿坑啊!

说出了“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的言论,同时下了一道禁酒令。

那就是,天下人不得饮酒,天下人不得酿酒。

这个传说最有意思的不是前面,而是后面。

仪狄去了一趟王宫就成了无业游民,心里还舍不得他那套牛叉的酿酒技术,便偷偷的酿酒,把技术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一直到商纣王的时期,这位暴君好饮酒,听闻了仪狄传人依旧在,就把他请到宫中来建造酒池。

酒池肉林的始创者,就是这位仪狄的后人。

然后没多久,纣王就被武王伐了。

后世的读书人常用这个例子来证明大禹的论调是正确的:“你看看,纣王就是喝多了,被灭了,大禹圣人啊,早就知道后世有酒亡其国者!”

却浑然忘了,夏正是被商所灭,而商若是被大禹禁的酒灭的,那就很有意思了。

不知道九天之上的禹王看到这个结局时,会不会饮上一杯百果酿,嗟然一声:“幸好当日没杀仪狄哉!”

黄迪有点走神,这一想,思维立马跑偏到爪哇国去。

彤鱼说完了一番话,看着半张着嘴,嘴角还挂着一滴口水沉思的“圣”,半晌也不敢言语,她不知道黄迪听完这一番话,是喜事怒。

至于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