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野豆的数量不少,只不过杂草丛生,所以长得都比较瘦小,那些成熟的黄豆,也比黄迪穿越前见过的东北大豆小了不止一倍。

采摘完毕后,黄迪在地图上标记了这个位置,方便下次来,把这些还没成熟的豆荚野豆收集回去。

随后,他们又在附近转悠了几圈,很幸运的又找到了几小片杂生了黄豆秧的草甸。

这都是鸟和草食动物的功劳。

它们吞下了干硬的黄豆,没来得及消化,便随着粪便落在它处,结出果实。

这就好像河里的鱼要感谢小鸟一样。

古语常说,有河便有鱼,他们认为鱼就是水中自生自长之物。事实也是如此,哪怕一个死水泡,若是一年半载不干,里面就会生出小鱼儿来,也算神奇。

到了二十一世纪,科学家也被这个课题难住。

水中直接生长鱼苗,那是不可能的,必然有个媒介。

最后,他们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鸟的功劳。

鸟在河水池塘内饮水或者捕鱼,顺便就把水中的鱼卵粘在了羽毛和双腿上,当它在别的水面上饮水之时,便把鱼卵落在了那原本无鱼的水中。

这,与蜜蜂授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黄迪满载而归,就他们十个人采的这些小黄豆,足够种植七八亩地之用。这还不是全部,以后黄迪会把种子当做样本分发下去,让更多的人进山去寻找豆种。

他要把华山四峰之间的阔谷,都变成肥沃的农田。

回到莲花峰的时候,还只是中午,黄迪第一次急的顾不上吃午饭,而是把编制鱼篓和采集野菜干果的女战奴,挑选其中年轻体力好的五十人带走。

首先在莲花峰与东峰之间的阔谷内,开始伐木拔草。

这是黄迪穿越到这神奇世界,开垦的第一块地,莫名的,黄迪心里有些感动,有些自豪,很复杂,但绝对是正能量的感受。

他看着忙碌的女战奴,回想自己来这里的一年多时光。也仅仅是一年多的时间,黄迪已经带着部众开始了石器到青铜,又到铁器的演化。

现在,他又要带着他们,把狩猎采集的原始生存方式,进化为耕种。

这,其实才是人类战胜大自然的第一步。

也是从这开始,人类才有了掌控一部分自然的能力。

不要小瞧采集到耕种这一步的变化,因为正是这跨前的一步,才让更多的人在收集食物的工作之中解放出来,让人类有时间去思考,去创造,去享受。

农耕,是原始向文明过度的最伟大的催化剂。

武罗的铁匠班几乎是没日没夜的生产着铁器,那是黄迪给他们设计的轮班制度,一队工作十二个小时,不间断炼铁打铁。

有着丰富的铁细菌资源,黄迪暂时不用为铁矿的问题发愁。

而且,估计日后他更不需要为寻矿的事情烦心,因为后土部和高阳部的人,正一寸一寸的巡查华北的大地,他们比黄迪更着急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