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观刈麦还是卖炭翁都通俗易懂,令人心酸。这就是白居易为老百姓写的诗。

而他的诗一向又是写给老百姓看的。”李一悠悠道:“白居易为什么可以成为继李白杜甫之后唐朝第三大诗人,我觉得这就是最基本的原因。”

一个愿意写让老百姓能听懂的诗,为老百姓发声的诗人。

他同样足以称之为伟大。】

白居易轻轻一叹,可是他写的这些诗,哪怕流传大江南北,也没有传进皇帝的心里。

盛唐啊,何时能复得见你呢?

【“其实相比绝大多数诗人,白居易的仕途之路倒也还不错,他做过杭州和苏州的刺史,也当刑部侍郎。

刺史是一地长官,而皇帝之下就是三省六部,侍郎是六部的二把手,这已经称得上高官了。”

“可是他依然改变不了什么。”皇帝不是明君,白居易的官做得再好,诗写得再动人,又能如何呢?】

元稹拍了拍他的肩膀,无声安慰好友,这种无力的感觉,太懂了。

假如皇帝一开始就没有作为就也罢了,可他明明也曾经想过要做出一番成就,重振大唐,可现如今……大家总是想要唤醒皇帝曾经的豪情壮志,可是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李一觉得气氛又变得沉重了,她换个话题,道:“说起来白居易的代表作那才真的是经典中的经典,无论是长恨歌还是琵琶行都是必读古诗。”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首都是长篇叙事诗,说起白居易就不得不说他的叙事诗,堪称一绝。”李一兴致勃勃道:“其中琵琶行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只是借着描述琵琶女的事情来暗示白居易本人的遭遇,这是诗人们很常见的写作手法,一切作品最终的目的都是抒发作者的感想。”

“但是,琵琶行千古传唱,到现在我依然整首都会背诵,自然是因为其行文如流水一般流畅优美,其中描写琵琶那一段简直绝了好吧。

当时白居易送别友人,忽然听到琵琶声,问是谁在弹奏,于是重开宴席请琵琶女相见。

正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李一笑吟吟道:“名句来着。”

“琵琶行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但是单纯以诗文来说,它真的写得太好了。”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可不得志的哪里是琵琶女,分明是被贬谪的白居易啊。”

李一振奋道:“我很喜欢下面这一段——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李一鼓掌,“好一段激昂的奏乐,好精彩的表演,通过文字的描写也能想到当时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