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玉的人生经历则比前面三位要坎坷很多,甚至在身份上也远不如她们。

对比起梁红玉,花木兰穆桂英樊梨花都算得上一帆风顺了,这么一想,也就可以看出梁红玉的人生有多惨淡了。”

说起梁红玉,李一的心情未免复杂了许多,“但是也就是她的出生才能造就这样一个传奇的女将军。”】

韩世忠拍了拍梁红玉的手,带着安慰之色。

梁红玉笑了笑,她早就知道,自己的人生无论是诽誉都逃不了那些往事。

【“论起名气,梁红玉其实是不如其她三位响亮的,但论传奇性,却绝对不输给任何人。

我曾想过如果身处梁红玉这样的境遇要怎么翻盘,最后却只能摇头,大概是认命了了吧。”

李一毫不掩饰自己的怯弱,毕竟一个和平年代长大,活了二十多年平平静静生活的女孩怎么可能承受得了梁红玉这样的命运了。

“正因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才更加敬佩那些能做到的人,人总是向往'自己没有的嘛。”李一感叹了一句,才正了正脸色。

“为什么说梁红玉命途坎坷呢?原本梁红玉的出身也不算很差,她是武将家庭出生的,就算宋朝武将地位很低,但是武将也是官,如此梁红玉也称得上官家小姐。

但是命运的转折点出现了,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腊起事,其规模之大,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连陷州郡。而官军屡次征讨失败,其中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都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贻误战机,战败获罪被杀。

梁家也由此中落,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幸运的是梁红玉是歌伎。”说到这里李一也不免深深叹息,“从天上跌落地狱大抵也就是如此了吧,若是换作一般的姑娘,只怕承受不住这样的变故,或是寻死寻活,或是自甘堕落。

但是梁红玉却不,武将家庭出身的她在习武上是家学渊源了,由此她也从小习武,有一身好本领。

要不然说人得自己有点本事在身上,遇到任何情况才能有点自保之力,哪怕是最绝境的时候,自己有点本事那也是更有价值啊。

而具记载,梁红玉能舞剑走绳,又精通翰墨,生有神力,能挽强弓,每发必中,对平常少年子弟便多白眼相看,毫无娼家气息。

这些本事就是她的底气所在,再说句不好听的,对于馆里来说这是有自己才情特色的官伎,也是一种好事。

而能被看重,梁红玉的日子也就能更好过一些,这些都是很实际的问题。”李一研究过梁红玉这位女大佬,成为官伎对于一个女人那就是跌入地狱。

可哪怕身处地狱,她也总能想办法让自己过得自在一些,更好一些。

“后来梁红玉遇上了韩世忠,被赎身,成为韩家的妾室。”李一很清楚的吐出这两个字,尽管后世都把梁红玉当成韩世忠的夫人,但是实际上最开始,梁红玉确确实实是一个妾室。

这其实没有什么奇怪的,一个歌伎,哪怕幸运的被赎身,可是又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将军的妻子呢?

“如果不是后来战火蔓延整个华夏大地,如果不是梁红玉自己争气,凭着军功得到封赏,在韩世忠的原配妻子过世后也不可能顺利被扶正。”

“我很喜欢梁红玉一点在于,哪怕她卑微弱小,也仍心怀家国天下。

她随夫征战沙场,用功劳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而不是拘泥于一方宅院中搞宅斗。

从家门变故,沦落风尘,到与人为妾,最后又成为被朝廷多次加封赞赏的国夫人。

这一次都是因为她不认命,敢拼搏,浴血奋斗而来。

命运给她重重一击,可她从来没有一刻放弃自己,于是凤舞九天,名传天下,青史颂之。”李一说得自己都激动了起来,如果说梁红玉认命一点,她有可能成为宅斗的赢家,也可能成为一代名伎,但总之就不会再有后来的抗金英雄梁红玉了。】

苏轼忍不住拍案,“好一个掘强不屈的梁将军。”苏轼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什么样风采的女子没见过,可是梁红玉这样的,还真没见过。

一时之间钦佩,也感慨……这大概是文人的通病吧,所以他此刻很想赋诗一首,为之颂之。

赵匡胤的神色就复杂多了,又欣慰高兴,又难受,难受的是国家沦陷,这个苦,他是半点也吃不得。

高兴国有难,义士挺身而出。

梁红玉,再如何夸奖也是值得的!

【“出身将门,沦落风尘,后来成为一个小妾。

她的处境一直是不堪的,为世人所诟病的。

但是当机会来了之后,她成功抓住机会,成为后来威名赫赫的女将军。

我当然不是歌颂战争,可是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一个途径能让她上进了。

她难道天生就想成为歌伎,成为妾室吗?无非是社会没有给她机会。

她不是天生就会带兵打仗,可是她有天赋,她会学习,于是当战争降临时,她辅佐丈夫一次次守住城池,一次次冲锋陷阵。”

李一抿嘴,“假如不是战争,不是机缘巧合,她一辈子都只是个小妾。”

她面无表情道:“从出生起,社会就没有给女性第二个选择的机会,如果没有家世,她们上进的唯一途径就是嫁个好人家。

都说结婚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可谁会说结婚是男人的第二次投胎呢?无非是女人没有其他出路,而男人哪怕没有得到妻子娘家的帮助,也还可以自己打拼。”

说得这里,李一深深吐了口气,

“我本来想问高门大户的夫人小姐们,如果给她们机会和家中兄弟得到一样的教育,她们可愿意也换个上进的方式吗?”

“可是转念一想,我实在不必问,因为男人和女人从小得到的教育就是不一样了,他们告诉男人不能儿女情长,要上进要做出一番事业,又要求女人要贤良淑德,打理要家务。

女人从出生起就已经被灌输这些种种观念,什么做官经商,于她们而言是离经叛道。

于是我不知道要如何问她们,我还能如何苛责她们呢?不是谁都能突破重重枷锁,离开围栏,我敬佩这样的女子,却不能苛责那些无力独自突破而出的女人。

世道从来没有公平对她们,我也要如那些压榨她们的人一般去强求她们与从小到大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敌吗?”】

身处闺阁的大家小姐看着手中女红陷入沉思,打理家务的主母们觉得荒缪可笑,却不知道为什么又失落无比。

如果这些受过教育的女子都不能理解这些,那些埋头地里的平民百姓家的女人就更茫然了,因为对她们来说生活已经很艰难了!哪里还有空去胡思乱想其他。

哪怕李一也知道,再多慷慨激昂的话,也不可能一下子让人震耳欲聋,顿时醒悟。

那些是小说里面的情节,李一自觉还没有这个本事,但没事就敲敲边还是可以的。

【李一轻哼道:“那些给女人定下条条框框的人,从来不敢给女人一个和男人公平竞争的机会。

他们不敢,他们心知肚明,女人男人本来就是一样的,同样的竞争下,男人不一定能赢。

他们恐惧被抢走话语权,恐惧女人崛起。

他们就是不敢!”

“可时代在进步,生产力在发展,男人和女人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少,历史上那些能突围而出的女人不再是个例。”

“终有一天,世人会看见,妇女也能顶半边天!男女平等不再遥不可及,可是触手可得。”】

男女平等。

妇女也能顶半边天。

平阳公主仿佛被蛊惑一般,着迷的在心里重复这两句。

真好,真是太好了。她一只手捂着眼睛,她只是遗憾,自己没有生在那样的时代。

但是能知道,看见这样的时代出现,也就不枉她挣扎又活下来的这些日子。

太子李世民面色变换不定,最后还是抬手拿起笔,写下一封诏书,然后双手拿起玉玺,重重落下。

他要还他的姐姐一个应得的东西。

当年,人人都称赞他是天生的将才,却忘记,同样初登战场就获得斐然战果的,不止是他,还有他的姐姐——平阳昭公主。

那是不逊色于任何人的将军。

可是他这位公主将军姐姐,却没有能得到应有的奖赏。

他曾经也觉得,尊荣富贵姐姐都不缺,过上无忧无虑的日子便是极好的。

却也忘了问一句,这样的生活可是她想要的。

他们都以为她好的名义,剥夺她本应得的荣誉。

当平阳昭公主看见那姗姗来迟的,论功行赏的册封诏书时,忍不住痛哭一场。

可是痛痛快快的哭过后,整个人却轻松了许多。

她想要的其实一直很简单,只是一个公平。

她只想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可是这些却都是父皇,还有世人不愿意给她的。

直至今日,她才终于拿回本属于她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