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高能,请自备幽冥铁护目镜)

(说实话,这章其实早就写好了,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就这么发出来)

(估计又会有人说“五毛攻占起点”之类的怪话)

(呵呵√~)

如果说tvb的金庸世界是香蕉味的,那么张纪中的金庸世界是榴莲味的,而刘安进入的这个射雕世界则是大葱味的。

大宋的官话是古代河南话,要不是那些厚重的历史建筑和活生生的宋人,刘安都会以为自己跑错了剧本。

坐车太颠,走路太蔫(慢),坐船又太远。

想来想去,似乎只有坐飞机(银鸟号)了?

不知道后世会不会有这样的记载:

《南宋纪实》,1137年春,临安城外的天空上,出现了银色脸盆状的物体……

想到这里,刘安在马上笑得前仰后合,引得不少路人侧目,以为马上那小官人发了癔症。

※我※是※邪※恶※的※分※割※线※

整个南宋此时大约8千万人口,地广人稀,出了临安城就是一片山清水秀的景色,刘安单人一骑,不辨道路,只要大体的方向没错即可。

路上行人络绎不绝,乘车骑马走路,偶尔在路边还能看到挑着“茶”字白布的凉棚。

以刘安的目力,能看到附近山峦上的植被密度很大,完全不像后世那样稀稀疏疏,或者干脆就发展成为了城区和住宅区,稍微感觉一下,就能在这些地方“看到”不少道观、庙宇。

他撇了撇嘴,在临安城呆了近一年,他可是知道临安城附近的山林不是道田就是庙产。大小加在一起,怕有好几百家了。

这些牛鼻子和秃驴比大宋官家霸道多了,他们可不允许樵夫在他们的地界上打柴,在武馆闲聊时,听那些破落户子弟提过,从更远的深山路过他们的地面。搞不好还会被抽取三成左右的类似过路费的柴草。

日后有学者统计过,僧道田产、地产约占南宋的四分之一,而且和明朝的士子一样,虽然不是彻底减免田赋,但也有着优待,要是出了一个高僧明道,走走上层路线,例如国师之类的,寺庙、道观的产业可真就不用纳税了。

福建一带还兴盛祭拜类似欢喜佛的教义。为此还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例如因为“绿帽”引起的纠纷、仇杀等等,也不知道是天竺原产的还是经过了信徒的改良……简单来说就跟现代的“海天盛筵”差不多,少则几十,多则上千人以佛陀的名义开无遮大会……六十到八十年代的不少武侠小说里有这样的情节,那并不是作者胡编的,而是根据史实撰写改编的。

享受着种种优待,不要说日后南宋灭亡。这些佛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连偶尔发生灾祸。除了个别寺院、道观会救济灾民,其他嘛?嘿嘿嘿嘿……

就像他们嘴里忽悠信徒的那样“天道循环,报应不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蒙古人的铁骑日后在中原大地上杀的人头滚滚,道教、佛教。佛门道家清静之地?抱歉,人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