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沈嘉嘉将人压到府衙,交上沈嘉嘉写的案情总结,便各自回家了。

这案情曲折离奇,把府尹看得目瞪口呆。他是个官场老狐狸,深知此案若是办不好,他的官途恐怕要到头,于是连夜上书,试探官家的意思。

官家是一样的目瞪口呆。

按理说这样的穷凶极恶之徒,杀就杀了,他与这外甥从未谋面,不似与乘风那样的甥舅之情。可信阳长公主是他的亲妹妹,他一向疼爱,倘若真就这样杀了,又难免投鼠忌器。

果然,官家接到奏章的第二天,信阳长公主就进宫求情了。她自觉对长子亏欠太多,此时更不能眼看着他再死一次,在官家面前哭成了泪人。

此案很快在朝廷内外传开,一时间人人谈论,不少大臣上书请求以国法处置,又有一些人悄悄地揣摩上意,建议官家法外开恩。两派观点争执不下,官家更加左右为难。

当京城的贩夫走卒都开始谈论这件轰动天下的大新闻时,沈嘉嘉突然受到太后召见。

连谢乘风都不知道此事。他最近大部分时间在家陪伴开解母亲。沈嘉嘉坐着马车,由内侍陪伴着进了皇宫。直到站在青石地砖上、望着恢弘的殿宇时,她依旧有些不真实感。

随后,内侍引着她进了保慈宫。沈嘉嘉来的仓促,路上内侍只大致提点了一下宫廷礼仪,沈嘉嘉根据自己的理解向太后见礼,“民女参见太后。”

太后见她礼仪生涩,为人却是不卑不亢,气度沉稳,于是点了点头,探究的目光中带了点赞赏。

太后朝身旁人示意,那内侍扬声说道:“赐座。”

“谢太后。”

沈嘉嘉坐下后,太后说道:“今日哀家与沈娘子说些家常,你们且退下吧。”

宫婢内侍齐齐告退,室内只剩沈嘉嘉与太后二人。

沈嘉嘉深知今日不可能只是“说家常”那么简单。

“乘风那孩子几次与哀家说起你,哀家早就想见见你了。说起来,哀家还要谢谢你对乘风的救命之恩。”

沈嘉嘉连忙起身:“太后言重了,谢公子于我亦有救命之恩。”

“坐吧,不必那么拘谨。你只当我是个寻常的长辈。”

沈嘉嘉又怎会真把她当寻常长辈,恭恭敬敬坐下。

太后随后又问了她家乡、父母、平时都做些什么等等,果然说了不少家常。沈嘉嘉也不瞒着,老老实实都交代了。太后听说她时常帮父亲办案,颇不以为然,只是面上不显。又问她在石门县的经历。

关于此案案情,太后只是听官家简单转述过,却没料到原来实际过程如此惊险,她听得一阵后怕,连忙念佛。

沈嘉嘉言罢,太后称赞几句,接着又感叹道:“放眼朝堂内外,对此案了解之深,非你莫属。老婆子今日有个疑问,依你之见,此案该当如何?”

沈嘉嘉心道,来了!

她自然觉得谢大郎该死。可她也知道,虽说案子是她破的,人是她抓的,但她对此案绝无任何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