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胡润估计财富300亿美元、内行人估计财富600亿美元这些指标,对于顾诚而言只不过是一个数字,并没有更多的意义。更新最快

就跟“yy四亿用户、支付宝三亿用户”一样,浮云而已。

这两年的时间里,真正让他振奋的进步,是他的人工智能内容分发算法,已经钻研得略见火候。

而渐渐沉淀下来的正版内容付费用户,也已经为他提供了充足、清晰的可标识大数据yy电子一年近千万台的yy-mini型mp3销量,五六百万的kindle电子书阅读器销量,不仅带来了微薄的硬件销售利润,更是通过其联网叮铛网/某点网等内容网站、内购内容产品的电商渠道,为超过三千万华夏网民做出了内容付费的“用户画像”,喂养了最原始阶段的“用户偏好猜测算法”。

马风的阿狸巴巴集团,也在07年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号召,跑去大西南的黔贵省建设了一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并且把阿狸云的相关硬件、架构全部跑通,已经可以投入试商用阶段。

两年,从人工智能算法,到用户大数据积累,到对应的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环境,都已经初具规模,可以产生生态上的联动。

“在云端用人工智能算法计算处理大数据”这个情境,已经跑通了所有环节。

而大洋彼岸的亚马逊公司,估计要到今年年底才能建立起它的云计算中心。

谷歌公司,差不多也还要一年时间才能完善他的用户行为分析算法。然而可惜的是,谷歌并不拥有个性化的用户行为数据,作为一家和百度一样的不登录搜索业务公司,他只有一团模糊的、统计学意义上的用户大数据,一个“在4.0时代毫无价值的平均数”。

扎克伯格的facechat公司,倒是作为后起之秀,在个性化、有标识价值的用户数据方面比谷歌更占优势,奈何facechat的算法比谷歌更落后。

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在实现“用户喜好猜测”这个应用场景上,谷歌、facechat、亚马逊,这三家在每个角度分别占据世界第二位置的巨头,都依然比顾诚至少落后了半年到一年。

而论综合实力的话,他们就会因为“木桶效应”中的另外两块短板,拖累得捉襟见肘。

换言之,除非这个世上有一个人能够做到把谷歌、亚马逊和facechat三家公司捆绑到一起,形成一个亲密无间的战略联盟,甚至合并成一家公司,才有资格在这个领域与顾诚一战哦,如果把“正版内容分发消费的硬件平台”这个环节也算上的话,或许还得再拉拢一个苹果公司。

顾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迎来他的2008年的,一个堪称新手村难度的梦幻新开局。

……

3月下旬的一个周五。距离国内的两-会落幕,已经过去了四天。

从07年秋天的**,到08年3月的两-会,在这风云激荡的半年里,华夏的下一届权力班子,终于顺利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