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确凿、计划更加完善。

谢九黎要做的也很简单, 一共就两步。

第一步, 是询问系统“如果我去我曾经居住的城市,是否能找到我存在过的痕迹”,得到系统的否认。

第二步,是在日常的相处中慢慢告诉顾舟:贺孤舟是个画家,水平比你高出一百倍,非常有名。

这就够了。

对着脑子活跃的聪明人时,引导做得太多,对方反而会觉得警惕;只透露少许信息,反而会引得他们自己积极动脑探究。

顾舟也不负谢九黎的期望,把系统搞下线了。

系统下线需要修复两百多天的公告一出来,谢九黎先前的另一个推论就又再次得到了证实。

第一次系统下线时,谢九黎就隐隐约约有所察觉,但到第二次下线,她才确认系统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她对贺孤舟的感情。

脑中的记忆仍然栩栩如生,但在想到贺孤舟时,谢九黎已经不再觉得心脏揪痛得难受,而是能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他。

平心而论,回忆里的贺孤舟确实是十全十美的爱人。

谢九黎花了几天时间思考做出决定,继续往后推任务进度。

系统的总进度里其实藏着一个陷阱:虽然重要人物有三个,但它所显示的总进度只选取了好感度最高的一个人来体现。

譬如最开始,顾舟一出现,任务进度就涨了5%。

谢九黎一开始推测是因为引入第二个人物的累加,后来才明白,那是因为沈雾沉受到威胁,一天之内加了5的好感度。

谢九黎得出这个规律后,就开始观察三个人中究竟谁才是能被最快攻略的任务对象。

很明显,她只需要走完一条线就可以完成任务。

结论是沈雾沉。

沈雾沉年纪最小、心灵较为脆弱,经济尚未独立,谢九黎的最优选择必然是他。

沈雾沉一开始对异性的排斥,之后反而能成为加速剂。

尤其是,在顾舟的推动下。

沈雾沉的声带息肉来得太巧了。

原本正在思考怎么最后一口气把任务进度推到100%的谢九黎甚至都觉得这是系统送来的陷阱。

但她还是谨慎地试了试。

对沈雾沉声音的关心是施加给他的正面情感,同时也是施加给顾舟的负面情感。

顾舟会试探地问谢九黎“如果我不再像贺孤舟了怎么办”,是源于同为替身的不安,也早在谢九黎的意料之中。

她大可以安抚顾舟让他觉得自己和沈雾沉平等、甚至高出一等,但谢九黎不。

她告诉顾舟“那你就不会继续住在这里了”。

被刺激到的顾舟自然而然就会去找沈雾沉。

但顾舟最擅长将真相和谎言编制在一起组成一套自己的新说辞,他不会把关于贺孤舟的一切都告诉沈雾沉。

听见沈雾沉问“你不需要我了吗”时,谢九黎就知道顾舟已经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