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献城

石桥虽然夺下,但在战争中,桥面和桥身也被霰弹的弹片伤及,原本光洁的白色石料显现了许多条细微的裂痕。为防止石桥因无法承受四万人的重量而发生断裂,大军被一分为二,除了重武器和近卫队外,其余全部由位于石桥北部两公里处的浮桥过河。

10时,路易与近卫队过了河,到了河的西岸。三个小时后,军团的其余士兵也越过了河。与此同时,阿纳姆派出的使者也到达了军中。

阿纳姆市议会在10时便得到了石桥被突破的讯息,面对着法军大军压境的现实,之前高嚷着发动民众守城的王权派全部哑口。他们的想法其实并没有改变,只是已经不容许他们来发动民众了。这些王权派也多是阿纳姆的权贵,在城市中有着的产业,他们在见到抵抗无用后,便只能转变想法,为保护自身利益而进行思量。

王权派虽然大多具有国家观念,但他们也并非全部为战略家,其中自然也有能力优劣。战略眼光较远的人在刹那间便已经不只是阿纳姆保不住,就连整个荷兰也可能保不住,因此,他们决定转变态度,投入到“投降派”一方。与之相反,还有一拨战略眼光短视,或是对奥兰治家族过于愚忠的贵族,他们单纯地认为法兰西在占领阿纳姆之后会派出外交官,最后在外交桌解决纷争,不会占领整个荷兰,因此,为了做一个忠臣,并献媚于奥兰治家族,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第一赶回家,带家人和部分财物往西面逃奔。

王权派态度变得暧昧,共和派也因态度不同而开始分裂。

共和派最初虽一致同意向法军投降,但他们并非是甘心做法兰西国王的臣民,他们最初也并非是打算无条件的投降。荷兰施行的政体令国内的每个省、每个城市都有相当于独立国家的自由,共和派中部分人担心法军到来的同时也会将法兰西的制度带来,因此,在现在这个形势下,不少仍未认清形势的顽固者,还打算有条件地开城投降。与之相反的是,共和派中的另一部分已经认明形势者急于向远道而来的主人献媚,而希望无条件开城投降,以此换取自身的利益无损。

王权派多半逃走,剩下之人完全失去了对抗共和派的实力,而共和派却并未因此掌控议会,因为共和派内部也分裂了。在此情况下,原本可迅速做出的决定,一直拖延到都未达成共识。

共和派中的无条件投降派中有一个名叫约瑟夫?巴达维的人。他五代之前的祖先是德意志某一公国的公爵,却因为私生子而无法继承爵位,继而举家迁移到荷兰。到了他这一代,那继承自先祖的尊贵血统早已被人淡忘,私生子的不良出身也无人问津,反而是阿纳姆名流、知名船主的身份更为人所重视。

约瑟夫?巴达维在阿纳姆并不算巨富,亦非是阿纳姆众多名流中最突出的一个,更不是政坛的要员,他和他的家族只能算是富裕者阶层中的中等富裕者,他的政治身份也不过是阿纳姆市议会中众多议员中的其中之一。然而,与旁人不同的是,他在多年的从商生涯中培养出了卓越的眼光和过人的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