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波尼亚托夫斯基

波兰战事因普法两国勾心斗角而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推进较慢,与之相反,奥地利在南线战场却推进迅速。4月20日,约瑟夫二世随军到达了黑海沿岸的战略要地敖德萨。敖德萨正被10万奥军围困得水泄不通。

奥军在城外一公里处挖了一圈战壕,接着又在战壕圈上开了数个小口,顺着开口垂直向城市方向继续挖掘。如此推进了几十米后便停止继续,转而向左右平行挖掘,又挖了一条与外围战壕平行的新战壕。之后,奥军依样画葫芦,先垂直向内挖掘推进,再平行挖掘。约瑟夫二世到达时,奥军在城外已经挖了三圈平行战壕。

挖战壕推进围城的方式是近一个世纪来的主流攻城方式,也是一套屡试不爽的棱堡攻略战术。围城方利用战壕免受防守方的炮击,同时利用战壕和垂直甬道将攻城火炮运至棱堡近处的射击死角。之后,进攻方无论是从近处发起攻击,还是只对守军进行心理威慑,都有极大几率攻下城市。

这一战术的发明者是路易十四手下的著名军事工程师——法兰西元帅沃邦侯爵。沃邦侯爵设计了现在欧洲流行的五边形棱堡,发明了固定刺刀,但他对军事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这套对棱堡攻略的标准战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他发明了最坚固的“盾”,也创造了最尖锐的矛。

敖德萨在奥斯曼统治时期就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在被俄罗斯统治的这一年里,俄罗斯对它进行了彻彻底底地改造,使它拥有了一座属于当代欧洲的标准五边形棱堡外墙。

奥军于之前推进顺利,只在敖德萨停住步伐。约瑟夫二世在工地参观了一天,回到军营后就急不可耐地对指挥官拉西元帅催促道:“能再快一些吗?太慢了!这个速度何时才能推进至伏尔加河。”

“陛下,这恐怕有些困难。”拉西元帅为难地说,“敖德萨守军不多,可外围城防却坚固无比。即使将战壕挖至城下,也未必能顺利攻下。更何况战壕还未完工,火炮和士兵都无法进入城下死角。”

“每次攻城都是这么慢吗?”约瑟夫二世曾从拉西元帅口中听说过这一标准的攻城战法,却未想到此战法居然如此浪费时间。

拉西元帅点了点头,劝道:“陛下,战争不可急躁。去年在华沙城下,联军可足足围了半年。”

“我……”约瑟夫二世叹了口气,沮丧地说,“普法联军攻下了华沙,他们必然会迅速进军。明斯克、斯摩棱斯克不是大城,不用多久,普法联军就能兵临圣彼得堡或莫斯科城下。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所以必须要快。”

“我明白这点,陛下。”拉西元帅语重心长地说,“敖德萨守军数量不多,我们与他们越是接近,便越能给他们造成心理压迫。相信在兵临城下之时,也是他们开城投降之日。”

“真的?”约瑟夫二世疑惑道。

“真的!”拉西元帅语气肯定地应道。

奥军的两位元帅各有千秋。论战,劳东元帅远胜拉西元帅;论政治手段,拉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