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的,也清楚王安石的拼劲以及富国强民的心思。

前四条罪状,大家都几乎忽略不计,因为这就是王安石的风格。

但王安石的三不足言论,确实令他们恼怒。

不敬畏天变,不敬畏祖宗,不敬畏天下言论。

王安石要没有一个令天下信服的解释,这个言论,足以让他成为全天下读书人的公敌。

而听到蔡京的这番话,赵顼悬着的心已经放了下来。

他最担心的是寿州百姓发生暴乱,而今百姓还是安定的,他也就放心了。

就在这时。

喜子从下面快步走了过来,告知赵顼,王安石的奏疏到了。

王安石每月一奏,直呈官家阅览,众臣都很清楚。

赵顼不由得大喜,举了举王安石的奏疏,道:“咱们先看一看王安石的奏疏里说了些什么!”

当即,赵顼打开奏疏,认真地看了起来。

片刻后,赵顼读罢奏疏,不由得笑了。

王安石的奏疏中,尽是寿州改革的干货内容,以及他提出的富国之策在执行方面出现的问题。

王安石写得非常细致,考虑问题也是面面俱到,从文字内容中就能看出他与百姓的相处有多深。

洋洋洒洒五千字,有四千八百字都是在汇报寿州的改革状况,以及百姓对变法的反应。

无一字讲自己很辛苦,无一字讲很难执行,全都是有理有据地讲变法之策。

剩下的二百字中,又分了两块内容,其一,向赵顼表决心,一定能将寿州变富。

其二,只是简单说了一句,寿州存在一些懒政官员,结党营私,但他有把握将其处理,让官家放心。

这封奏疏,完全是王安石的风格。

在他眼里,变法才是大事,而寿州通判胡广义和三大知县根本就微不足道。

从奏疏中,赵顼看到了王安石的努力和自信,也看到了其卓越的管理能力,更看到了王安石的视野与格局。

他不是做官有问题,只是曲高和寡,别的官员不懂他,而他又不屑于沟通。

赵顼将奏疏递给喜子,道:“让众卿都传着看一看吧!”

富弼等人都开始翻阅起来。

王安石的文笔与逻辑,可谓当朝无双,众卿自然看出了他能力出众,且让寿州变得井井有条。

那真可谓是,寿州乱不乱,安石说了算。

只要王安石坐镇,即使再有一半的官员都不干了,他都能将其治理的令人拍手称赞!

这就是能力!

众卿看后,富弼率先站了出来。

“官家,我等不否认王介甫的才能,但他的三不足理论,实在过于狂悖无理,为官一方,他说出这样的话语,恐怕会将更多的读书人引入歧途。”

赵顼点了点头。

“御史中丞何在?”赵顼看向下方。

吕公着迅速站了出来,拱手道:“臣在!”

朕命你派遣两名得力御史,前往寿州探查民生,其一,查验寿州通判胡广义所奏与蔡校勘所言是否为真。另外探查王安石的三不足言论,到底是何时何地何种情况所言,查清之后,朕根据此情况判罚!”

“是,官家!”吕公着拱手道。

随即,赵顼又说道:“富相和韩相留下,其他人都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