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这些麻烦,再有名士做前例,接下来的官学建设非常顺利,推广纪书也少了阻力。

纪国又不是非要你们不可,想回祁国就回,他们绝对不拦着。

如果想搞事情的话,想想自己有没有名士的名气大。

公子凌都敢收拾名士,还收拾不了你们?

纪凌丝毫不知道,他的名声已经渐渐开始传开。

之前纪国专注内部发展的时候,外人只知道纪伯两个儿子都很厉害,大儿子善战,小儿子善工事。

既有纪凌刻意低调的缘故,也有当初纪国不入人眼的原因。

但这一仗过来,更多人看到纪国这位才华横溢的小公子。

他性格温和,不爱发脾气,只是看向别人时好像完全把人看透一般。

明明他才十七岁啊!

甚至还没过十七岁生辰!

虽说扔名士让他在文人圈子里名声变差,但这种利落性格同样招人喜欢。

不过杜或还是道:“因为允许平民进官学的事,已经有很多人讨厌咱们,这再扔个名士,其他名士会不会更讨厌纪国?”

“而且名士会马上要开了。”

名士会?

纪凌疑惑看过去。

他怎么不知道还有这种东西。

杜或惊讶道:“十年一次的名士会,明年就开,一般都在聚在郑国,年初发出邀请,三四月份聚在郑国。”

郑国在各国中间,每十年就会召集天下名士。

这还是郑锡以前组织的。

纪凌这才知道,为什么郑锡手握那么多人的名单。

还能清楚知道祁国到底谁有用谁没用。

这甚至都是郑锡给郑伯收揽的人脉?

可惜了,现在全部便宜纪国。

不过他来这里才六七时间,自然不知道这些事。

“郑国今年元气大伤,明年必然会举办。”纪凌开口道,“不用管他们,明年的事明年再说。”

不过杜或说得没错。

他们纪国官学在平民中大受欢迎,可各国贵族渐渐回过味,此举将会降低他们的影响力。

诸如卢国,卢国也有人赞同平民入官学,但上卿卢山鸣就反对。

当自己孩子,子侄不够优秀,又想把位置留给他们的时候,肯定要一一清理竞争者。

没人想让自己的竞争者增加,既然自己进步不了,那就拉下对手。

但纪国开的这个先例,让很多有才华有想法的平民开始不那么“安分”,贵族眼中的不“安分”。

所以说纪国得罪很多人,这话确实没问题。

现在加上对名士之一不好,估计明年名士会上,纪国耘先生还好,其他人会不太好过。

还是那句话,算了,反正明年才举办。

现在十月底,还有三四个月时间,想那些干嘛。

他还是赶紧把城池里的官学建起来再说。

其中最艰难的还是建造印刷厂。

纪国六十六郡,四五百个县,只有国都一处印刷厂肯定不够,甚至一处造纸厂都不够用。

可在哪建厂,全都需要规划,建厂的位置也需要斟酌。

而且各地的郡守已经琢磨好处。

如果在自己郡里建起这种厂,无论税收还是直接的收入,甚至安排大家工作,那都是极好的。

所以各地都在眼巴巴看着,只等着印刷厂放在自己那。

可惜纪凌出发前就做好准备,根本不为所动。

甚至在安排郡守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了。

其中一座印刷厂,就在樊璇当郡守的郡里。

樊璇以前是野人部落族长的儿子,因为偷农具才到了纪国。

当时他的聪明已经展现,之后还负责过一段时间的造纸厂,再之后去国子监读书。

现在成为郡守。

算起来,纪国的郡守什么出身的都有,平民,贵族,野人部落的人,更别说郑锡还是郑国人,缪成志等人还是庆国人。

各国国君都在喊着广纳人才,但真正能做到的,也就纪国。

现在各国百姓都知道,如果想要出头,又或者有其他想法,去纪国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各地活不下去的百姓,竟然都在偷偷往纪国方向走。

只要到纪国边城,问清楚来由来,都能安排到城池里,虽然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奋斗,但合理的税收以及更好的机会,每天都吸引人过来。

其中一个叫和的猎户便是这么想的。

他之前住在郑国跟卢国交界的地方,自然是周朝人,平时打猎为生,孤身一人。

平时倒也没什么事,只是这次卢国占郑国打纪国,带着的百万大军赶走附近所有野兽,连他这种打猎高手都饿肚子。

等听了打仗的经过,又知道纪国在招揽人才,而且不论身份,和干脆出发,卖掉自己仅有的几块兽皮,从郑国走到纪国的锡城。

而锡城守关的兵士对这种情况已经很熟练,登记了和的本事,又问他是想继续打猎,还是想种田,南边一些城池人少,需要人手。

和摇头:“我想去都城。”

兵士笑:“都城人太多了。”

说完之后又道:“但工作机会也多,你可以去都城附近的屠宰场,那里需要杀猪宰羊的。”

纪国的养殖行业从养牛开始,已经稳固占领各国牛的市场。

之后养猪,养羊,养鸡,还有专门的鸡蛋贩子。

都城打猎是养活不了自己的,人太多,猎物早就跑到更远的深山老林,可屠宰场合适啊。

都城那么多人,城里那么多酒楼饭馆跟人家,每天需要大量的肉。

和牢牢记住这些话,他确实会宰杀牲畜,还能完整剥下兽皮,那就去屠宰场。

周围有人羡慕地看着和。

有门手艺真好,他们就不知道要什么,只是跟着马车一路往南边走,填充那些人口较少的城池。

好在那里的设施很齐全,只要过去好好种田就行。

去了之后,还有人教他们先进的种田本事,种田也是门手艺啊。

和,花了几天时间,有时候蹭了牛车马车,有时候步行,穿的草鞋破了那就光脚。

这么平坦的道路光脚也没事。

他终于到了纪国都城,这里跟听说的一样,靠着他的手艺确实在屠宰场找到一份活计,平日里干活,休息的时候就去都城逛街。

他从未见过如此繁华的城池。

便是郑国都城,卢国都城都比不过的。

街上哪国人都有,什么人都可以过来,看着就繁华的景象。

最后和还给自己起了个姓氏,他依旧就是季和,既表明他是纪国人,又没有跟国君一家重合。

在纪国都城里,有很多像季和一样的人,他们不约而同的,都姓了季,他们都是纪国人。

这种认同感,是其他各国都没有的。

而这支季姓竟然有越来越庞大的感觉。

还在外面的纪凌并不知道纪国内里发生的变化,因为他被人直接拦住了。

准确说,是自家马车被人拦下。

他在前往下一个城池的路上,东边二十城已经快走完了。

越到后面,官学的建设越顺利,当然,也有他直接扔名士的缘故。

现在到的几个城池,已经算是边界,还是跟祁国的边界。

其中一样城池往东北边望去,甚至能看到祁国努力修城墙的工匠身影。

纪国这边不是没修,是早就修好了,两者对比,谁都知道哪国实力更强。

也是,以前六十个城池的祁国,现在只有三十二座城,而纪国却拥有六十六郡,这种对比,差距实在太大。

因此,两个城池之间,经常有人来回。

有在纪国的祁国人,想去现在的祁国新都,投奔旧主的。

也有在祁国的祁国人,认为不如改换门庭来纪国的。

这两者经常在路上碰到,然后看看对方,直接切,一声,明显谁也看不上谁。

这会拦纪凌马车的,就是祁国来的祁国人,他开口便是:“听说纪国不拘一格降人才,我是祁国人,能来纪国吗。”

锦涌怒目而视,杜或掀开车帘,两人动作都不友善,那人却丝毫不惧。

纪凌点头:“可以。”

说罢了,让车队继续前行,那人想追上来说话,就听纪凌又道:“进纪国官学,看看你的本事。”

去纪国可以,想证明自己是人才也可以。

但不能走他这条路。

这样做并非死板,而是给他们一个机会。

若都像他这样来拦马车,那纪凌是别想走了。

虽然不能走后门,但纪凌让人送来了些纪国的米面过去,算是给这位有勇气的人当盘缠。

只是不管谁拦马车,全都不在停歇,有事情找当地郡守!

果然,方才还对公子凌失望的人瞬间提起精神。

他一定会证明给公子凌看的!

纪凌笑着摇头,抱着这样想法来纪国的人太多了,好在纪国地方还算大,足够他们施展。

越到纪国跟祁国边境,这种情况就越多,特立独行的也越多。

不过这里的兵士更多,所以大家顶多放荡不羁,惹乱子很少。

最后一站,纪国的烟城。

这里东面是海,北面是祁国。

站在烟城城楼上,就能看到对面的城池。

而烟城的由来则因临近海边,早上总是烟雾蒙蒙,被祁国最早的国君随口定下名字。

没错,这座烟城,其实是祁国最古老的城池之一。

六百多年前的祁国国君,就在这附近开始建城,带着手下开荒扩土,有了庞大的祁国。

所以烟城对祁国的认同感应该更深才是。

但事实并非如此。

作为祁国最久远的城池之一,烟城的奴隶市场最是规范,最是长久。

在各地都因为外面战局,以及百万国入侵,奴隶反抗的时候,这里的奴隶依旧水深火热,大多数奴隶都被割舌头,刺青,去掉耳朵等等。

如此的“规范”化市场,让这里的奴隶根本没办法反抗。

可越是压抑,反抗来的越迅速跟血腥。

其实当初纪国打到旁边城池的时候,纪胜没打算要烟城,差不多就行了。

打赢没用,占领才行。

打了太多也不好,纪胜现在很明白这个道理。

可烟城的奴隶们竟然用血拼出一条路,从烟城的狗洞里,城墙上,附近的河水里,或者从海上偷偷到其他城池。

就是为了告诉纪国人。

你们快来!

烟城很乱!

从狗洞里爬出的奴隶只剩半截身子,城墙上的人瞬间被乱箭射死,河水里,海上的人精疲力尽。

一波波的人让纪胜跟纪凌沉默,最后顺手打下烟城。

而盐场的奴隶市场直接解散,成为纪国百姓。

这些纪国百姓是最恨对方祁国的。

恨不得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

所以不用纪国的人多说,他们利落完成转变,成为纪国的忠实的一分子。

纪凌办的官学也是如此,当地郡守还感慨:“对比其他地方的同僚,这里的事太好做了。”

纪凌笑,又看看祁国方向:“只怕祁国不会轻易放弃烟城。”

对烟城百姓来说,他们迫不及待离开祁国。

但祁国的国君以及那些贵族们来讲,这里是祁国发家地之一,抛弃了这里,就是抛弃了祖宗根基,肯定不会轻易放弃烟城,这是绝对的。

纪凌感觉,总有一天这里会爆发一场大战。

“多修城墙,城门记得加固,按照锡城以前的标准。”

锡城以前的标准,几乎成现在天下城墙的标准跟向往。

毕竟锡城抵挡了二百多万大军的轮番进攻,轻而易举地守了两个月,把对方拦在门口。

所以锡城的标准,就是当今世上最高标准。

当然,天下间只有纪国能做到,其他各国倒是想,却没有这个能力。

纪凌这么一说,烟城郡守立刻明白,现在的城门还是不够牢固,他会继续努力的!

做这种事,当地百姓肯定高兴,因为他们真的不想跟祁国一边,更不想被祁国占领。

到时候再抓他们当奴隶怎么办。

当过人之后,谁都不想再当牲畜。

祁国那边自然发现烟城的建设。

现在祁国内部问题很多。

多到没有头绪。

先是祁喜花了人力物力精力来救祁伯,其实救的不情不愿,但好歹是救了。

不过没想到,祁伯回去之后,既埋怨祁喜救得慢,还埋怨祁喜不会打仗,失了这么多城池。

好好的六十城,被百万国占了俩。

现在又去了二十多。

祁国的脸都给丢完了。

他们祁国的城池,甚至比郑国都少六个,直接成为垫底诸侯国。

祁喜本就盼着祁伯死在外面,没想到还被埋怨,两人之间矛盾越来越深。

一号二号人物开始有争执,内部的卿士也开始站队。

有些人觉得要尊重国君,有些人觉得祁喜更有能力。

反正吵来吵去,祁伯开始自己掌兵,祁伯掌兵也有点东西,真就跟祁喜对峙起来。

不过争归争,两人都没有撕破脸的意思。

祁国正处艰难时期,旧都原本在烟城附近,但距离纪国太近,为了安全考虑所以迁了新都。

普通人搬个家都能累个半死。

皇宫迁都更是大事,一直到十一月份,还有很多官署没有搬过去。

一时间人心惶惶,连名士祁先生回祁国都没什么人迎接。

事后还是祁伯派人去送了礼物,挽回一点颜面。

迁都之后,又一个问题来了,新都其实是祁喜定下,也是祁喜的城池,现在成为都城,那到底算祁伯的地方,还是祁喜的地方?

而且新都距离卢国距离也挺近了,还要跟卢国人打好关系。

一件件事情让祁国越发怨恨纪国,看着烟城更想夺回。

祁伯心想,纪国能从一个小国家变成现在的模样,祁国怎么就不能卷土重来。

可惜了,不是每个诸侯国都能成为纪国。

每个国家也不会拥有一个纪凌。

纪凌最后巡查一次烟城的官学。

学堂三十六间,藏书室十间了,上上下下全都换成纪国文字,书籍也是纪书,确定所有的夫子教的都是纪国字。

等到年后,这座学堂跟其他学堂一样可以开始招生,或许刚开始的水平不会很高,但这就是希望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

杜或算着时间道:“小公子,该回都城了。”

又是一年腊祭。

今年的情况跟之前不同,纪国一跃成为诸侯国三强之一,独自抗衡那么多国家。

所以今年的腊祭会格外慎重。

同时也会正式确立储君。

储君不用说,肯定是大公子纪胜,他今年二十五,岁数也刚好。

虽是板上钉钉,可该有的庆祝一样都不会少。

好在靠海边的地方不下什么雪,他们现在顺着官道回去,顶多到都城时会遇到积雪,剩下的路不难走。

纪凌点头:“走吧,以后会经常来这边的。”

海边的盐场,珍珠,以及丰富的海产,不加以开发实在浪费。

特别是珍珠,如果能开启珍珠养殖,那将会是纪国的一大笔财富。

等明年开年了看看。

不过明年除了这些事之外,三月份估计还要去郑国一趟。

所谓的名士会,估计还是他去应付。

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人才能捡回来,这点郑锡肯定清楚。

纪凌回都城的路上,已经把下面的事情想好了。

不怪他们纪国人卷,主要纪国发展得太多,不多做点事,根本跟不上啊。

回到都城后。

除了腊祭的事之外,又一个好消息传来。

纪凌要当叔叔了。

郑姬嫁到纪国差不多三年时间,最近发现有了身孕。

这对纪国来说简直双喜临门。

腊祭因此变得更为隆重,储君有了后人,对纪国来说当然再好不过。

消息同样送到郑国国君那,算起来,他也是未出生孩子的外祖。

这本是最正常不过的送个消息。

可腊祭之前,郑国竟然派人过来专门回话。

派的还不是普通人,而是郑姬的亲哥哥,郑伯的第二个儿子。

纪凌从中嗅出些不寻常,他刚要去找郑锡,没想到郑锡自己来了,脸色同样凝重。

“郑仲前来,不光是为妹妹贺喜。”

郑仲就是郑国老二的意思。

“他定然想说服郑姬帮他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