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宫室里的新婚夫妇逐渐适应这里的生活。

过来凑热闹的人也少不了。

除了杜或跟锦涌本就住在这之外,其他人有意无意过来串门。

特别是纪凌关系好的官员们,以前在大宫室的时候,他们不方便随时过去,都住到宫外了,还不天天过来?

周公主也好奇他们之间的关系。

渐渐发现纪国没那么沉闷,相比王都更加轻松,公子跟官员们的关系也很融洽。

今日他们讨论的,就是纪国炭火推广的事。

说是已经建起一百多个炭火厂,做出来的炭火足够今年冬天用。

这才是九月份,就在想冬日的事了。

说到这,周公主想到自己陪嫁过来的东西。

必须单独开辟一间养蚕室。

现在的养蚕室不是开间屋子就行的,各国都会建立公桑蚕室,更要在郊苑里祭祀蚕神。

纪国也有这项活动,只是他们的丝绸技术一直一般,萱夫人也发愁过,但她的精力主要在统管天下工厂,实在很难分出精力。

天下工厂基本都归萱夫人跟郑姬来管。

郑姬倒是带来一些丝绸的进步,她毕竟来自郑,郑在未衰退之前,丝绸也是不错的。

但要说精通,那还是算不上。

来管工厂后,也没时间来研究这个。

不过大家也没想过让周公主会带来丝绸技术。

一直以来,周天子对妹妹十分保护,基本不让她露面,原本大家也知道,以周公主的美貌,若都多走几步,肯定会被其他诸侯用各种理由抢走。

既然这样,更不会告诉大家妹妹有一手好丝绸的本事。

植桑,养蚕,缫丝,这些精密又巧妙的技术,世上会的人不少,但真正精通的人万中无一。

不然丝绸怎么会那么昂贵。

先从植桑来说,在纪凌那个时代,还出现过蚕饥的状况。

就是,有蚕,但蚕吃不饱。

就是桑树的种植跟不上,吃不饱的蚕又怎么样有好丝。

接着是养蚕,听着简单,可什么气候养蚕,怎么养,桑叶又要做什么准备,全都是一条条摸索出来的。

还有上百种专门用来养蚕的工具,全都是大家研究的结果。

缫丝,便是把蚕茧变成蚕丝,什么冷盆热釜等等,哪一项都需要耐心研究。

最后还有织布等等。

这也就是纪国丝绸落后其他国家的原因。

他们本就起步晚,之后也没耐心研究过,加上纪人喜胡服,本身又有锦族的上好麻布作为替代,对丝绸需求也没那么大。

可如果说他们不想要,那是假的。

丝绸之精美,放在后世也是罕见。

谁会不喜欢如此轻柔细腻华丽的东西?

周公主把压箱底的丝绸拿出来,这是她亲手所织,今日便献给夫君。

除此之外,周公主看着面前娇羞的貌美婢女,心里虽然微微酸涩,但知道早晚的事。

这些东西都会献给夫君,让他随意处置。

顺便再提起蚕室的事。

想来她养蚕织布的本事,应该有用。

这样就算以后夫君对她无爱,也能在一处站稳。

周公主早就想好自己的处境。

更知道自己要有用才行。

美貌是好,但她身为周公主,见过太多色衰而爱驰的事。

可纪凌应酬完外面,回到房间里就看到一旁摆着丝绸,另一边站着数十美貌女子。

纪凌满脸疑惑,看向媳妇的时候更是困惑:“这是要做新衣?”

周公主顿了顿,刚起身就被夫君请按着坐下:“你我间,不需客气。”

周公主眨眨眼,喝一口夫君递过来的茶水,就听夫君道:“这是从那边采来的茶叶,你尝尝,若喝不惯就换成果饮。”

这茶叶入口清新,回味甘甜,确实有些意思。

不过果饮也极好,都说纪国对吃喝一道十分精通,好像确实如此。

但这会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等周公主把她带来的人和物一一呈现,脸上带着妥帖的笑意看向夫君:“从周而来,未带太多好物,这些皆献给夫君。”

纪凌脸色越发古怪。

丝绸也就算了,媳妇带来的丝绸世间罕见,其华美程度,连他都眼前一亮。

貌美婢女怎么回事?

数十婢女其实有些激动,她们知道自己的命运,就是作为公主的陪嫁。

就像国君夫人带来的媵妾一般,她们的身份会更低一等,就是用来帮公主固宠,确保宠爱在公主的人身上。

原本就听说公子凌俊美。

见到本人后,更知道什么叫俊朗青年,别说他对女子极客气,对公主也很好。

若能有公主半分待遇,她们就知足了。

纪凌扶额,挥挥手道:“全都下去吧。”

不止婢女们惊讶,周公主同样不解。

纪凌在这盘算着怎么解释,最后道:“不用她们,她们只是你的婢女。”

说着,又给媳妇倒杯水:“你我饮食起居有专门人照顾,用不着旁人。”

估计是纪凌说得太隐晦,周公主一时没明白意思:“她们,不是来照顾人的。”

“不用。”纪凌再次强调,笑着道,“她们若真在我身边,你不会吃醋?”

吃醋?

纪凌已经坐到媳妇身边,低声道:“就是心里酸酸的,不太高兴。”

“若是这样,那便说明不该这样。”

说着,纪凌下巴放到媳妇肩膀上,干脆说明了:“你我即可,不要旁人。”

不要旁人?

周公主努力扭头看向夫君。

那些婢女是她亲自挑选,何其貌美,难道夫君没看到?

纪凌笑着摇头:“走吧,出去逛街,别想这些有的没的。”

“咱们成亲多久,你就要把我推走?”

他是穿越到上古时期,但不代表他要退化到上古时期啊。

若今日守不住底线,那还有他守不住的时候。

人不该因环境的改变而自动退化。

否则他的那些知识也都是垃圾而已。

新婚夫妇两个出门,街上不少商贩是认识公子凌的,却是第一次见周公主,众人一时看呆了去。

肤若凝脂,貌若神女。

不过这份注视更多是欣赏,不敢有再多想法。

看看人家身边的公子凌啊!

那是小公子的媳妇!

然后周公主感受到纪国都城百姓的热情。

两人还没走半条街,手里的小零食已经拿不下了,还好有杜或跟锦涌跟着,这才帮忙解决一部分麻烦。

虽然他们怎么说都不要钱,纪凌还是一一付账。

周公主刚吃了颗水果糖,又接到一个软糯的糕点,吃着甜滋滋的,但又有橙子的清爽。

等坐到都城最大酒楼时,其实已经吃饱了,跟着她的婢女同样被纪国种类繁多的美食吸引。

他们现在坐的地方,就是纪国有名的五层酒楼,登高望远,更是快哉。

纪国都城跟王都完全不同。

这里生机勃勃,一切都是那么热闹跟繁华。

街上来来往往的商客,游人,学子让整个都城活了起来。

周公主看着城池,心里忽然安定了,也许这里没那么可怕,也许异国他乡,也能过得很好。

他们下午去讲学台赏菊的时候,大哥纪胜也带着郑姬过来。

郑姬脾气很好,周公主也不是跋扈的,两人很快说到一起。

时间过得轻松,周公主到晚上才想起蚕室的事。

本以为养蚕的事重大,不会直接交给她,没想到夫君直接道:“这是好事的,明日便去宫室找我母亲,唯独有一点,都城太拥挤,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建公桑蚕室,需要你们慢慢寻地方。”

这就同意了?

纪凌知道媳妇还不适应纪国的习惯,直接把努力让自己显得淡定的老婆搂进怀里,故意低头看她:“都是小事,慢慢就习惯了。”

周公主确实很快习惯了。

因为这里的效率实在太快。

说建蚕室就建蚕室,还把纪国原有的旧蚕室改造,按照她说的要求重新改建。

为了适应养蚕的新方法,以前的蚕室肯定有些落后,所以必须要改建。

纪国这边只要有合理的请求,基本都会满足。

连供蚕神的时间都确定好,一切都听她的。

周公主在周的时候,因为哥哥的原因,其实也是一呼百应。

但那里的材料不如纪国的多,更不如这边工期快。

十月下旬,她要的蚕室已经成了。

房子有专门燃炭火的地方,让屋子更加暖和,蚕喜热畏寒,这种建造方式很适合蚕的生长。

纪凌看着,第一反应就是,既然要“屋内四角着火”且“又要四面开窗,不得有烟气熏蒸”,那还不如直接建火炕?

用土坯砌成长台,下面留有孔道跟烟囱连着。

或者建成地龙,那整个屋子就会很暖和。

因为养蚕需要保暖,但保暖又不能烟熏火燎。

这几点要求,火炕跟地龙最合适了。

屋子里既暖和,烟也从烟囱排出。

周公主没想到,她烦恼许久的事,在她夫君口中轻而易举就给解决了。

面对媳妇敬佩的眼神,纪凌罕见有些不好意思。

怎么说呢。

适当装一装,还是很开心的。

纪凌轻咳:“小事小事,给咱们小宫室也盘个炕,冬日里不知多暖和。”

他有水泥,还有砖,还能做管道。

怎么早点没想到啊!

火炕这种提高生活质量的东西,早就该有了。

他才不会说是为了媳妇才想到的。

有纪凌的加入,这个公桑蚕室建得更好。

不管是保暖还是通风,都能用最好的工艺。

周公主看着,暗暗下决心,一定要给纪国养出最好的一批蚕。

公桑蚕室交给周公主。

纪凌开始琢磨起火炕的事。

如果是以后新修的房子,可以直接做地龙,会更暖和。

但原有的房子,建火炕就差不多了,破坏的面积小,更容易建造。

说做就做。

反正十月十一月了,天气这么冷,别的事也做不成。

而且自己家都做了,父亲母亲,大哥家里肯定不能忘了。

不少人发现,小公子竟然在大兴土木,开始在自家房子里砸坑,做完之后还要砌个长台,里面埋着管道,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然后把纪叔公跟他徒弟也拉过来。

纪凌一说原理,他们就能画出图纸,他们纪国的讲学台可不是白建的,要多少大家有多少大家。

有技术,有材料,还有大家。

不到半个月时间,纪国第一个火炕做成了!

小宫室里燃起炭火,约莫两盏茶一十分钟的时间,屋子里的火炕已经开始热起来。

十一月的天气,外面已经很冷了。

屋子里却一点点变暖。

这可比火盆热多了,而且还没有火盆的烟。

只要屋子里门窗适当封好,整个屋子里温暖如春天。

来凑热闹的谷晨等人第一反应是,他家也要盘炕!

这也太暖和了!

每年冬天,自家在书房冻得发抖还要办公。

现在好像不用了?

谷晨立刻道:“小公子,我家也想盘炕,这要找谁啊。”

旁边杜或接话:“先排队,我家还没排到呢!”

他爹可是大学士之一!

都要排队啊。

他爹那老寒腿,一到冬天冷的不行,这好东西,肯定要给他爹弄一个。

不对,家里书房要修,卧室要修,最好花厅再修一个!

锦涌那边也是同样的想法:“我们族长年纪也大了,很需要火炕。”

“说的好像我家不需要一样。”

“我家也要啊!”

这群人精,刚感受到火炕的好处,就知道以后绝对离不开,说什么都要。

周公主刚开始看到大家争论的时候,还怕他们打起来,现在都习惯了。

估计是平时在宫室会议上争习惯了,现在什么都要争一下。

纪凌这边早就列好名单。

大宫室那边,爹娘卧室,爹娘两人分别的书房,还有大哥嫂子。

再有三个大学士家中,纪叔公,堂哥公子钦,再有耘先生等等。

完了,这个名单怎么越写越长。

不知道冬天过完,大家能不能排上号啊。

纪凌见众人虎视眈眈,干脆道:“问我父亲,我父亲做主。”

老爹对不起了!

你来顶锅吧!

谁也没想到,纪国官员年前最后一次吵架,竟然是为了争着盘炕。

至于没盘上怎么办?

没事就聚在小宫室的花厅里啊!

纪凌看着朝中青年才俊们在花厅炕上东倒西歪,就忍不住叹气。

他们纪国,怎么养了这么一群人啊。

盘火炕的风潮,在这一年直接席卷全国,还有人发明了不用铁管道就能烧炕的方法。

街头巷尾都在讨论自家盘炕的事。

其实放在往年,大家对盘炕也不会那么热衷,因为就算有方法,也没那么多炭火。

这不巧了吗。

今年正是公子凌大力推广木炭厂的第一年。

全国一百多家木炭厂,足够大多数百姓买到便宜炭火。

这种情况下,火炕自然而然越传越广。

甚至因为木炭推广的原因,大大提高冬日里婴儿跟老人的存活率。

这个冬天,纪国百姓一边烤火,一边吃着买来的便宜糖果,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