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在起身准备送易家怡等离开时,老人一直欲言又止的话终于说出口。

易家怡转头面对着老太太,沉默了一会儿才道:“抢救无效,他已经被送去警署了…可以取走尸体时,我们会给你打电话。”

“……”老太太眼眸一瞬间灰败,她站在原地,没有再讲话。

那张苍老的、眉心怒纹格外深的脸上,失去了所有鲜活的表情。

家怡又踟蹰几秒,才在九叔拍她肩膀时转身,沉默地迈步走向那扇同样苍老斑驳的铁门。

再回头时,她看到了在那堆装有姚青田父亲死亡证明的、长满了霉斑的纸箱中,还装着许多奖状和老照片。

奖状上曾经鲜亮的、代表荣耀的正红早已褪色,老照片上孩童老成面孔上的笑容也因受潮而斑驳。

……

“怎么会这样呢?”Tannen走出姚青田母亲家门后,心里仍在惦念‘真相’:

“为什么姚青田会笃信母亲杀死父亲呢?”

“姚青田父亲出轨,后来车祸死了,两件事情相距很近,街坊邻居们难免讨论,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因此联想出些狗血剧情,甚至断定了是真相,信誓旦旦传播:是姚太太杀死了出轨的老公,还将之做成卤猪排卖给客人吃。

“许多人是没有判别真相能力的,看其他人说的那么肯定似的,当然就信了。真的会去求证的人有多少呢?谁会对真相负责呢?不过是茶余饭后的一个乐子罢了。

“但那时候姚青田还小,孩子的大脑未发育完全,本来就会将梦境和自己的想象当成真的,常常到长大后仍无法分辨。

“我就有许多儿时的记忆,至今不敢确定到底是真正发生过,还是仅仅我想象出来、或梦到而已。

“姚青田大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将这些话当成了真的。”

“……啊!是的,小孩子的大脑未发育好,是的,我读过这类科学文献。”Tannen一下想起来,立即点头称是。

九叔和梁书乐也凑近来听易家怡的分析,梁书乐更是习惯性地掏出他的本子。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觉得家里吃的肉是父亲的肉。社会对他的道德教育,使他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但他太小了,没有力量反抗这一切,又因为母亲脾气坏,问也不敢问……人在遭遇痛苦时,会自我劝解。

“比如当你伤害了别人,做了某些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时,不想受道德谴责,你就会倾向于找理由解释自己的行为,绞尽脑汁找到证明自己没有做错的论调,一旦找到了自我认同的角度,你就会坚信这个角度是绝对正确客观的。进而认为自己没有伤害他人、没有损害他人利益,终于不再愧疚、不再自责……就这样,你完全忘记了寻找‘论调’证明自己的过程,并百分百相信自己找到的这些理由是绝对真实的!”

家怡又想了一会儿,才继续道:

“姚青田找来说服自己心安理得吃‘父亲的肉’的论调,大概就是‘父亲是有罪的,吃掉有罪之人的肉,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