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中,为何挑了太子为储君,除了立嫡立长之外,便是这点,太子总是能在他最烦躁的时候,及时为他化解麻烦。

屁大点的事,也能闹进宫里......

为了一个唐家姑娘,一个击鼓,一个喊冤,感情他这儿还成了平冤的府衙了。

太子今儿依旧是一身金绣黑袍,身形不似三皇子那般弱不禁风,也不似二皇子那般魁梧,个头却比二人要高一截,人一进来,便带了一股年轻的朝气。

唇边的一道微笑,更是让殿内瞬间敞亮了不少。

“父皇,皇叔。” 太子一一问了好,包括皇上身边的新宠吴嫔,太子也称呼了一声,“娘娘。”

大方的态度,既没失他太子的身份,反而给人一种温润懂礼的大度。

皇上尤其喜欢他身上这股子自己没有的儒雅,招手指了身旁的座儿,“来的正好,你皇叔受了欺负,你过来给他断个公道。”

康王爷见皇上竟当着小辈的面,半点面子都不给,不由老脸一红,埋怨了一句,“皇兄......”

太子先了然地看了一眼皇上,再笑着同康王道,“皇叔当年曾陪父皇四处征战,才有了我大周今日的国土归一,如此劳苦功高,岂能蒙受冤屈。”

太子的话,简直说到了康王的心坎里。

可不是。

当年他打仗之时,顾家那黄毛小子还在他爹肚子里,没配种呢......如今竟敢骑到他头上了。

康王爷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色,正要接着数落顾家的桩桩罪恶,又听太子缓缓道,“孤还记得儿时,父王曾掌灯修补过大周律,皇叔、还有几位当朝老臣,个个挑灯相伴,熬红了眼睛,无一不骂前朝天子治国不力,朝纲混乱如斯,以至君不君臣不臣,朝野一片腐败,贪污受贿,荒淫成性,最后才落了个失民心,百姓齐诛的下场。”

太子说话时,不徐不疾,吐词极为清晰。

面色虽带着笑,说出来的一字一句,却能让人不觉绷直了脊背。

诚然康王爷这回是真遭了冤枉,但这些年,舒服日子过习惯了,谁又能保持初心,没干些违纪朝纲的事儿。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更何况,他最近两年的名声,确实不太好。

康王爷刚冒生出来的得意劲儿,消失得无影无踪,脸上也渐渐地变了颜色。

太子便也点到为止,没再继续往下说,回头看向皇上,“儿臣适才已经听京兆高大人说了此事,源头皆因唐家姑娘而起,顾三公子击鼓,诉的是民女失踪,按律法,该有京兆府备案追查,在案件查清之前,无证无据随意污蔑诽谤,我朝皆有律法治其罪行,父皇放心,儿臣定会给皇叔一个公道。”

皇上登基前,不过是前朝皇室的一支偏远旁系,生下来便没识过几个大字。

后来天子失德,才被朝中忠臣拥护夺了皇位。

挥兵收复疆土,行军打仗他再行,要他咬文嚼字说出这番话,就算是豁出他这条命,也未必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