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七万乌合。

在金瓯码头下船,这个越南的府城,规模也就算一个县城。

这时在码头和城mén之间的道路两侧已经站满了欢迎的人群,四周的治安由哈家军负责,岳一荣带领军中将校,还有本地的贵族士绅出城迎接。

在岳一荣身边,还站着“俘虏”德雷克。

这B货的待遇不错,不愁吃穿,好像有点胖了。

“参见闽国公,千岁千千岁。”

“各位请起,以后大家就是自己人了,无需这么客气。”

哈大全表现的很和善,在岳一荣的暗示下,友善的接见了几名本地的贵族和乡绅。

其中一个叫阮平的,还是阮氏家族的旁支成员。因为不受家里重视,才被派到金瓯这样的小地方。本地的乡绅都是些老头子,一个个黑瘦黑瘦的,好像饿了几十年一样。

哈大全这么做,也是为了收买人心,他要在金瓯驻扎,是需要本地人配合的。

阮平一脸欠扁的笑容,恭恭敬敬的磕头见礼。“参见闽国公。”他的汉语有点戳,叫人担心他会咬到舌头。

明朝屹立东方二百七十余年,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很多地方以会说汉语为时尚。

“小人,金瓯知府阮平,这里有金瓯的土地军民本册。”阮平说着把三个小本子举过头顶。

一个府,土地军民本册只有小小三本,这个地方还真穷。

哈大全接过来看了眼,便丢给了身边的文书。“阮知府,金瓯本地可有特产啊。”

阮平很jī动,说了一大通,介绍了很多东西。都是纯天然,纯绿sè,无污染的农副产品。

哈大全的结论是:“这个地方真的很穷啊。”

为了表示衷心,阮平又把前老板阮潢批评了一顿,语言尺度恰到好处,把前老板埋汰了一顿,还让人觉得他很委屈。

这种拍马屁的人物,正是哈大全需要的。金瓯是别人的地盘,要想站稳脚跟,与本地人搞好关系是必须的。

也不能在码头上站着,哈大全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金瓯城。

这座小城的规模不大,放在国内,最多算是个三流的县城。城内的大道勉强够马车通过,在道路两旁的店铺很少,只有几家经营日用品的小店铺。

刚走过城mén,哈大全看到角落里,堆着一堆黑sè的东西。是煤泥,到了大明之后,哈大全很少看到这东西。在穿越前,哈大全在学校的锅炉房见过。到了明朝之后,也只有在较大的城市见过,随着地位越来越高,便很少接着这类东西了。

这么穷的地方,怎么会有煤泥?

哈大全仔细看了下,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到处都是煤泥堆。在国内煤是很贵的,普通人家冬天只能烧柴火。

到了府衙后,哈大全问阮平。“阮知府,金瓯百姓平日做饭都用什么啊?”

“用煤泥?”

“煤泥?那里来的啊。”

“都是在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