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将这个饼子做得越大才越好吧?

也只有饼大了,这个家伙也才能攫取更多的利益。

而且,真正坐到了这个位置上的人,钱财对他的吸引力,已经不会有那么大了。他还缺什么呢?这个时候,他想要的,恐怕更多的是青史留名之类的东西了。

有时候李泽也在思考一个问题。

那就是该怎样用人。

假设有一个贪官,他让自己治下的百姓,由过去每年收入十贯变成了收入一百贯,而他却也在这个过程之中,替自己弄到了巨额的财富。而另一个是清官,道德方面绝对无可指摘,清正廉明,但他的治下,老百姓却一直只有十贯的收入。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普通的老百姓,是会想要这样的一个贪官呢?还是想要另一个清官呢?

这个问题让李泽有些头痛。

潜意识里,每个人都是喜欢清官的。

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或者他们不会这么想。

一个清正廉明而且又能力出众,能带着老百姓由贫向富自己却又分文不取,这样的官儿有吗?

肯定是有的。

多吗?

绝对不多。

而且肯定是凤毛麟角。

人活在世上,都是有**的,或名或利,大家都在这**的大海里扑腾,有的功成名就,有的尸骨无存。

无欲无望的人当然也是有的,但这些人对一个国家有利吗?

肯定是无利的。

人类进取的源头,实则上就是人类本身那无休止的**。没有了**,那人类就会裹足不前,永远停留在当下了。

李泽认为,所谓的隐士,要么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么就是一个待价而沽的机会主义者。

有御史言官上书李泽建议发布一个招贤榜,认为因为以前大唐的颓败,而使得许多有识之士隐居不出,而这些人有学识,有名望,一旦来归,对于新朝廷必然有着大大的好处。李泽对此却是哧之以鼻,根本就懒得理会。

真要是有识之士,早就来投奔自己了,还用得着自己招揽?真要是忠心大唐之士,只怕大概率会直奔南方向训而去,现在这天下,谁都知道想干什么。

所谓司马诏之心,路人皆知也。

再者了,这些所谓的贤士,他们的学识,只怕也与现在大唐的新学,国策,格格不入吧。与其把这些人弄进来与自己打擂台,还不如把心力放在培养真正属于自己的人才上去。

十余年前不遗途力地普及学堂,开办新学,如今,已经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候了。自己好不容易才让新学在新朝廷之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岂能让那些旧人来吱吱歪歪?

现在不是自己去适应这些人的问题,而是那些人如何改变来适应新的时代的问题了。所谓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要么改变以适应新时代,要被被新时代的车轮辗成齑粉。

现在的李泽,其实在军事之上考虑的事情已经很少了。

他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