恳踏实。

让见惯了犀利语言的传统批判作家文风的普通读者, 一定会眼前一亮, 颇感稀奇的。

对自己有些自信的顾峥,将后续的信封陆陆续续的寄了出去。

信封之中的内容,也因为他的阅历与见识,更是多变。

有根据他这个身体的亲身经历而写的纪实文学《铁窗内的向日葵》

有歌颂看守所全体干部的叙事散文《我与老干部》

还有顾峥想起什么,就发什么的专业性的文章。

比如说《十里大山的建设规划》啊。

旅游指南一样的《美丽的顾家寨》啊。

那是方方面面的都给寄出去了一份。

充分的做到了广撒网多捞鱼的违规之举。

这就是仗着学霸不腰疼的典型的作为。

你别说,顾峥的这种行为,还真是起到了难以想象的效果。

最先给顾峥反馈的,竟然是情感诉说类杂志,那个受众群体相当广泛,读者群涵盖了女性18-60岁的《知声》杂志。

与文章被采用的信件一并寄过来的,还有一张印有顾德发姓名的稿费单。

因为《知声》的编辑在顾峥的一封自我剖白的心中知晓了他的所在,还十分贴心的将收款人的姓名,标注成了顾峥特意提到和留下的他阿爹的名字。

因为负责与他书信联系的编辑也知道,他这身份,是不方便随时出去领稿费的。

而顾峥的这一封信的到来,在整个看守所内都引起了极其大的反响。

上至看守所的大领导,下到旁的号房的犯人。

认识不认识的都要过来瞻仰一下,这位知识人的风采并充分的为他的这种身份感到了自豪与认同。

顾峥简直就是嫌疑犯中的能人啊!

是他周围这群人潜意识之中的自我救赎。

原来,我们也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原来,就算是我们犯了错误,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也没有将我们无情的抛弃啊。

这一封信,为一潭死水的看守所注入了一股希望,一种力量。

让第二天出现在看守所的干部们,都感受到大不一样的氛围。

这是一种勃勃生机,让枯燥的看守生涯都没那么的难熬了。

顾峥的这种作为,被人看在了眼中更是记在了心里。

随着一本本杂志的逐渐的反馈,有坏消息,自然也有好的消息。

但是顾峥最为关心的那两封最先寄出去的信,却迟迟没有反馈。

‘哗啦’

这个世界之中的顾峥不可能拥有着千里眼这种逆天的金手指。

若是真有了,他一定会感到无比的欣慰。

因为他的第一封信,也是寄出地址最近的本省的那一封信的信封,此时已经被人给拆了开来。

那干净的红格子信纸,此时正平铺在了一张规模不小的办公桌上,一根燃着的香烟,为信纸的周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