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方没有调头就击。莫理循非常高兴,因为众就表干厂。二军官很可能会接受他的采访,于是他立刻拿出自己的名片,递了过去。

“蒋钥武先生,您有名片么?”

蒋朗武接过名片,摇了摇头,说道:“我没有名片。你可以叫我少校

“少校先生,可以对您进行采访么?”

莫理循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开门见山,因为他相信,对方是一个直率的人,绝对不喜欢被人套话,与其用言语试探,倒不如直接说出自己接近他的目的。

“采访?行啊。你有烟么?。

蒋朗武笑了笑,从军装口袋里摸出一只铜制烟匣,打开亮了亮,里头已是空空如也。

“您抽雪茄,还是香烟?”

莫理循急忙从公文包要摸出一根雪茄,他的公文包里还装了一罐精制纸烟。甚至还有几包美国糖果,一些英国小礼品,这些都是一个职业记者必不可少的装备,关键时候可以派上大用场。

“随便,耍茄也可以

蒋朗武笑着接过那根雪茄,然后拿出盒火柴,非常老练的处理了一下雪茄,然后就放进嘴里“吧嗒吧嗒”的抽了几口。

“说吧,记者先生,你想听什么?”蒋钥武问道。

莫理循认真的考虑了一下,然后问道:“少校先生,听说许多中国退役军官在过去的两年里曾在朝鲜半岛与日本殖民军作战,据您所知,您认识的人里,是否有这样的人?”

蒋钥武闷哼一声,说道:“没错,我认识的军官里头确实有几个特意申请退役,然后去了朝鲜,以中国平民的身份加入了朝鲜反日游击队,与日本军队作战,而且,有几个人还牺牲了,甚至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当然,这话又说回来,这些中国退役军官去朝鲜,跟日本军队作战,这纯粹是个人行为,与国家、政府无关,日本人的指责根本毫无道理

这前头几句话还说得不错,不过最后几句话却有些欲盖弥彰的味道了,这让莫理循觉得有些好笑,不过他却没笑,因为这就是国际政治,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年英国在南非跟布尔人打仗的时候,德国和法国的表现就很具有代表性。

“少校先生,您的话是不是在暗示,此次朝鲜反日战争中,中国的军方和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阻止退役军官去朝鲜与日本军队作战?”

莫理循的问题让蒋朗武一时有些尴尬,他这时才意识到,面前的这个英国记者不好对付,这个家伙是个刺头,难怪带队的那位中国海军上校建议部下与此人“保持距离”呢。

蒋朗武是跟着几名海军军官一起过来的,虽然挂了一个“远东和平委员会联络员”的招牌,可是他的主要工作却是充当朝鲜语翻泽,在朝鲜游击区呆了一年时间,蒋钥武倒是学会了一些粗浅的朝鲜话,此次朝鲜反日流亡分子国际大转移,这朝鲜语翻译是个大问题,迫不得已,外务部求助于6军部,于是,正打算收拾行装返回特战旅报到的蒋朗武就被6军部拉了壮丁,披了身海军军装,就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