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扬波机甲都背负着庞大而古怪的圆柱状物体, 光滑的金属外壳被涂成深蓝色, 在海中具有极好的迷彩效果,从头到尾成水滴状,两头尖中间胖,头部装有撞针引信或近炸引信,还有两种引信都装的实验型,下端则装有类似航空炸弹尾翼的螺旋桨叶,看起来古怪透顶。

第一潜航中队首先下水,受到背负的重物影响,扬波机甲的航速和灵活性都受到拖累,只能勉强跟上舰队整体航行速度。为了充分发挥这支特种部队的作用,维克托莉亚没有跟随舰队行动,而是带队朝舰队决战预定地点的后方移动,当帝国舰队进入交战海域,这支潜航中队将处于其疏于防范的侧后方。

想把帝国舰队引诱到特定的海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要冒巨大的风险。承担这一使命的正是远东海军第二潜航中队,由海军中校华西列夫带队,如同一群穿波的虎鲸,迅速朝帕尔尼亚港湾潜泳。

五时过十分,远东空军率先抵达帝国海军舰队上空。艾德里克变身为巨鹰凌空盘旋,目睹下方秩序井然、极速起飞的鹫马骑兵,还有各级战舰上大大小小的防空炮塔,指向天空的炮筒如同密林,不得不承认维克托莉亚的确有先见之明帝国海军已经为防范空袭作好充分的准备。

海军航空部队主要有两种轰炸战术。其一是“俯冲轰炸”,俯冲到贴近敌舰桅杆的最低点才投出炸弹,这样炸弹的落点更精确,更有可能对敌舰造成巨大杀伤,相对的风险也更大,容易遭到敌舰防空炮的狙击。第二种战术是“水平轰炸”,航空兵飞行高度保持在敌舰防空炮的射程边界上,直接投下炸弹。这种轰炸方式的风险更小,不必太过担心来自防空炮塔的射击,但是相应的轰炸效率也很低,绝大多数炸弹根本没有机会触碰到敌舰,白白葬送在汪洋大海里。

艾德里克爵士打心里鄙视所谓的“水平轰炸”,甚至拒绝承认这是一种值得认真考虑的战术,认为在海战中采取这种轰炸方式纯粹是胆小鬼贪生怕死的体现,其唯一的作用就是白白浪费掉昂贵的航空炸弹。今天这位性情古板倔强的老人却一反常态,命令麾下巨鹰航空兵放弃俯冲,就在距离敌舰队三千码的高空投下炸弹。

艾德里克爵士甚至都懒得看一眼水平轰炸取得的战果,待到麾下全体官兵完成投弹任务,先不忙着撤退,命令卸下重负的巨鹰航空兵就在帝国舰队上空盘旋待机,直到帝国鹫马骑兵成群结队追赶上来,才下令全员朝东北方向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