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确保艾尔.法西尔为侨头堡和迪亚马特、亚斯提等其他的周边星域连接起来使解放回廊成立的话或许不管今後的状况如何变化我们都比较好应对。可是目前时机似乎还没到。」

杨是这麽想的。如果再就政略方面来考量似乎应该多储存一些将来政治上的交易材料。

与其承认莱因哈特.冯.罗严克拉姆及新银河帝国的霸权要回伊谢尔伦要塞或许使艾尔.法酉尔在「帝国自由都市」的名目下半独立守护著民主共和政治微弱的灯火要来得可行些。要使皇帝莱因哈特认同这个约定就需要付出粕对的代价。

这个时候杨完全没有考虑到莱因哈特破坏约定的可能性。那个像是用灌注了艺术之神气息的画具画出来的美貌年轻人或许会征服、侵略、肃清、复仇但是应该不会破坏自己曾约定过的誓约。在见道他一面之後杨就从对方的身上感受到这一点。

「这麽说来皇帝莱因哈特好好活著对整个局势来说比较有利了。」

仅仅半年前在巴米利恩星域中将莱因哈特追逼至面临败北命运的杨现在竟然这麽想。原本他对莱因哈特个人就没抱什麽敌意。

杨威利这个人是由无数的矛盾所构成的有机体。他轻蔑军队却又爬升至元帅的阶级;他忌避战争却又不断获得胜利;他对国家的存在意义感到怀疑却又对国家贡献良多;他忽视勤勉的美德却又缔造了无人可比的实绩。因此也有人指责他欠缺哲学然而在杨的心中一贯秉持的想法是自己只不过是历史这个舞台剧中的替身演员只要有一个更具伟大个性的人物登场他就会让出主角的宝座自己返到观众席去或许这就是他最大的愿望了。

「宇宙是一个剧场,而历史是一部没有作者的剧曲。」

杨在他还没有完成的历史论中这样记载著这只是重温极为古老的箴言而已并不是什麽具有独创性的产物。但是从这一小部分就可以了解他的观点了。

如果和自由同盟的国父亚雷.海尼森生在同一个时代的话或许杨的生涯会比较单纯、明快些。他对海尼森的思想和人格有著无可置疑的忠诚如果他在军事上只担任辅佐的角色保持著走在指导者的後面一步的地位或许更能使他振奋。

也有历史学家指出杨有不想做第一人而宁愿屈居第二的心理倾向。譬如

杨对老前辈亚历山大.比克古提督的倍加敬爱并不单单是由於敬爱而产生的感

情也有一部分是他自己想居於第二位的深层心理所致。

悲叹对同盟军而言最有利的布阵为以比克古为司令长官、杨为参谋总长而始

终不能如愿的人们大概也都是出於相同的见解。

当然杨本身对这些评价并没有明确的回答。然而在他不长的生涯中始

终没有找到足以做为他在政治上忠诚的对象却也是事实。而这个事实究竟是幸或

不幸或许连当事人杨都没办法弄清楚吧?

ii

和部下一起从政府的蓄意谋杀行动中逃脱并和梅尔卡兹一行人再会面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