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俗称葫芦瓜,古代亦称作“壶”、“瓠”、“匏”、“甘瓠”、“壶卢”、“蒲卢”……,可以食用,果实老熟后经过一定处理,可以用来制作器物,比如常见的瓢,“一个葫芦两个瓢”,用来舀水非常环保和美观,还可以当作酒壶,制作工艺品、乐器、风水物件等等!

不过在古代,还有一种很重要的用途,那就是用来盛放药物,因为它的密封xìng非常好,能防止cháo气的侵入,避免药效的流失,而且葫芦本身就能入药,其味甘,xìng平,无毒,蔓、须、叶、花、子、壳均可入药,医治多种疾病,其中尤以葫芦壳的药用价值最高,常用于消热解毒,润肺利便。愈是陈年的葫芦壳,疗效愈好。

比如明朝的李时珍,采药时就喜欢随身带一个葫芦。

即便是到了现代,很多中医店门口或者里面依然要挂上一个药葫芦,还有俗语“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都是明证。

《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说是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rì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腰间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于是他买了很多酒肉,礼品,恭恭敬敬地去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这药葫芦里面竟然是一处仙家洞府,随身别墅,移动豪宅!

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rì,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经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来。

陈伟澈的师傅便曾给他讲过这个典故,断定那位卖药老翁必定是医家的一位先祖,只不过民间传说就是民间传说,太夸大其词了一些,随身带着仙人洞府,太过虚无缥缈。陈伟澈的师傅虽然医术惊天,功参造化,现在一百三十多岁依旧身体健朗,但其实也不过是化劲境界,依旧是凡人的范畴,认为传说中的先天境界可遇不可及,他行走江湖七八十年,从未见过那等高人。

既然极有可能是医家前辈之物,而且陈伟澈现在确实需要一个丹炉,用来炼制元气丹,倒要争一争了,厌恶地瞪了那胖子一眼,冲卖家说道:“五十一万!”

心道,老子就比你多加一万,气死你!

“六十万!”胖子甘是个识货的,虽然丹炉古董十分少见,因为历史上用丹炉炼丹的都是些道士,很多都是虚头巴脑用来骗人的玩意,所以丹炉的质量也不敢恭维。但这个莲花丹炉确实不凡,做工jīng美,大气古朴,一股沧桑之意弥漫,确实是老东西,而且还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