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二十年代末期,则仅需三个月的薪水。1929年,美国的私人车达到两千六百多万辆,平均五人一辆。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再扩大市场,则阻力重重。

当时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都从不同的方向堵死了市场扩张的道路。世纪之交美国人口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前所未有的移民潮带来的。比如二十年代的大都市芝加哥,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外国出生的。这种移民潮刺激了美国本土的排外主义运动和孤立主义情绪,乃至国会在1924年通过新的移民法案,阻止了移民的涌入,人口的增长也随之放缓,限制了国内市场规模的发展。同时,由于农业的长期衰退,农民的生活水平每况愈下,其收入仅为城市工人的四分之一,使大约占总人口44%的农民无法进入新兴的消费市场。城市工人的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也远赶不上生产力的提高。大工业的流水线和自动化,使大部分工作可以靠非熟练工人完成,高薪的熟练工人逐渐被排挤出劳动市场。随着大量的工作被机器替代,劳动阶层的工作本身也越来越缺乏保障,消费能力自然非常薄弱。更糟糕的是,这又是个贸易保护主义的时代。国会不断投票提高关税,并引来其他国家的报复,这就基本摧毁了美国的国际市场。

财富分配的不均,也许是金融风暴和大萧条最本质的祸根。在市场走向饱和的同时,新工业**带来的进步却使公司的赢利不停地飙长,老板的腰包越来越鼓。暴富的钱靠少数人的消费是根本花不完的,于是就都投到了股市中谋求暴利。加尔布雷斯感叹:‘华尔街仿佛是吞噬了世界上所有的钱‘1929年,美国的商业银行贷给股市的钱居然超过了其贷给房地产和普通商务投资的钱。结果出现了公司产品不断积压、但公司的股票行情不断看涨的泡沫。总统胡佛也不断警告这种泡沫所引发的危机。所以,当股市狂跌时,从胡佛到远在英国的凯恩斯,许多人士还认为这是市场良性的反应、是对贪婪的投机家最好的教训。经过这样的市场修正,资本就可以退出投机领域,在生产领域更有建设性地使用。

但是,当时的经济问题,远非华尔街的修正所能解决的。在贫富分化的美国,大众的消费能力根本无法消化过剩的生产力。当时虽然并没有次级贷款,但是面对市场的饱和,消费信贷已经出现。1919年,‘通用汽车接受公司‘(GeneralMotorsAcceptanceCorporation)成立,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给购车者提供贷款,使他们免于一次性的巨额现金付款,以求从饱和的市场中挤出最后一滴油水出来。另外,在整个二十年代广告业爆炸性增长的过程中,通用的广告开支高达两千万美元。遗憾的是,没有海外市场、没有农民加入新消费阶层、没有劳动阶层生活水平的提高,所有这些伎俩最终都无济于事。

如果说1929年的金融风暴是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场严重的慢性病。华尔街的坍塌不过是场富人的劫难。但大萧条就不同了。后来的学者估计,大萧条的十年,使美国一半的劳动力被闲置,共损失了一亿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