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自相矛盾的做法

英国在两次大战之间这段时期里失策的严重后果是:法国同中欧和东欧的那些继承哈布斯堡、罗曼诺夫和霍恩佐伦帝国的国家缔结了军事上既不可靠、政治上又预兆不祥的互相保证的条约;法国占领了鲁尔区;意大利进攻阿比西尼亚后,英国要求法国同它联合起来,至少要做到援引国际联盟的盟约一起去对付意大利,却遭到了法国的拒绝;最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宁愿由希特勒去摆布,也不愿接受丘吉尔在1940年6月16日提出的那个耸人听闻的建议,要英法两国结成一个政治联盟。从那时起一直到维希政权垮台,法国普遍表现出仇英的情绪,这种敌意在阿比西尼亚发生危机期间,从法国人对英国的态度中就已有预兆了。这是从1918年停战伊始就积累起来的怨气的公开爆发。可是,如果英国是在1919年,而不是在二十一年半以后,早就把丘吉尔愿意提供但已为时过迟的那些援助拿出十分之一给法国的话,法国人或许根本不会有这股怨气。

在法英两国的关系日益不愉快和恶化的这种心理背景下,两国人民都不得不正视希特勒领导下德国回到军国主义老路的威胁。在希特勒上台到他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七年中,英国人的意志为一系列令人沮丧的考虑而削弱了,英国与法国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是令人沮丧的原因之一。使英国人感到沮丧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意识到美国人正如英国人一样,一心要维持“正常状态”——所不同的只是美国人用了另一个同义词“正规状态”,而且在实现这同一目标时,比英国人稍有把握。第三个令人忧虑的原因是:他们获悉英国和法国政府——它们是忠实地贯彻其选民的意愿的——已经让纳粹政权统治下的德国在新的军备竞赛中,尤其是在令人惊恐的空军实力方面遥遥领先。第四个令人沮丧的因素是:英国人也象法国人那样,在两次大战之间的这段时期内,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生怕在这一生中免不了要打第二次大战。

在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那些西欧国家中,仍然活着的人们对这样一次战争的严峻考验都感到几乎难以忍受。1918年停战日那天,他们都下定决心,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他们的子孙,都永远不要再有一次这样的战争。科学技术一往无前地发展——尤其是在飞机和炸药方面——促使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如果他们果真碰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话,这次战争将比第一次可怕得多。他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甚至可能使他们和他们在近代的祖先所过的那种生活方式从此一去不复返。这种想法太痛苦了,令人不敢再想下去。人们在感情上不敢往这件事上想下去,因而也不敢往战争上想下去,即使他们在理智上不得不勉强承认,希特勒正在磨刀霍霍,准备战争,看来英德之间结果终于难免重新交战。除了这种恐惧战争的心理使他们感到痛苦以外,还有一种责任感,也使他们感到同样的痛苦;因为,既然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恢复了它传统的孤立主义立场,不愿与欧洲有牵连,英国就只有和它的那个不易相处